

重探中国电影史2023艺术影展
无声电影的视觉魅力
电影默片时代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中国电影人以无声电影为媒介
通过影像语言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
创造了一系列独特而珍贵的作品
这段时期的电影作品
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动荡与变迁
也凝聚了中国电影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创新精神
重探中国电影史2023艺术影展
将从“默片时代”启程
9月21日晚6:30《劳工之爱情》《盘丝洞》
两场连映
邀您在影像与间幕的交互间感受光影的质地
从静默而富于张力的脸孔上
体味人生的跌宕起伏
由一方银幕洞察中国电影人的
百年追梦史......
地点
讲堂观众厅
票价
20、30元(凭北京大学校园卡购买)、40、60元
大讲堂艺术影院
《劳工之爱情》
导演 | 张石川
编剧 | 郑正秋
主演 | 郑鹧鸪/郑正秋/余瑛
片长 | 大约22分钟
电影资料馆镇馆之宝


《劳工之爱情》是中国电影资料馆镇馆之宝,也是现存尚可放映的最早的故事片,被称为我国爱情电影先河之作!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上海,讲述了郑木匠与郎中女儿之间发生的爱情喜剧。导演主张电影当“处处唯兴趣是尚,以冀博人一粲”,片中惟妙惟肖的身体语言、热闹的扑跌追跑场面、令人意想不到的“追妻”方式使得短短二十余分钟里笑料频出。去年适逢其诞辰百年,资料馆完成了对影片的4K修复,重现其光影魅力。在百年历史的影像追忆中,看早期中国影人对影戏的“尝鲜”实践。
大讲堂艺术影院
《盘丝洞》

导演 | 但杜宇
编剧 | 管际安
主演 | 殷明珠/吴文超/夏佩珍
片长 | 大约59分钟

国宝级珍稀馆藏

《盘丝洞》是现存最早的《西游记》影像演绎,由于集中了神怪、打斗、艳情等诸多元素,本片在市场上大获成功,其中精心设计的造型、景观、构图等也反映出画家出身的导演但杜宇深厚的美术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追求。其中影片对于身体与情欲的大胆展现构成电影史上为人津津乐道的“奇观”。
该片在国内失传已久,无任何拷贝或残片。2012年,挪威国家图书馆工作人员告知中方,其馆藏中有一部古老的中国硝酸片拷贝,名为《蜘蛛(Edderkoppene)》。后经中挪双方鉴定该片即为《盘丝洞》。2014年4月15日,在影片首次公映87年后,挪威国家图书馆将影片的胶片和数字版本捐赠给中国电影资料馆。这项交接仪式是中挪两国文化外交的盛事,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体现了中挪两国在电影领域的友好合作和互相尊重,也展示了中国电影资料馆在海外收集、保护和传承中国电影遗产的努力和成果。
此次,北京大学的师生观众将有幸看到这一遗失多年、海外归来的珍贵拷贝。

图为中国电影资料馆和挪威国家图书馆主办的“中国早期遗失电影珍宝《盘丝洞》回归故里”拷贝交接仪式(左起:挪威国家图书馆馆长罗杰·约瑟沃德、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孙向辉、挪威国家图书馆电影档案专家蒂娜·K·安卡曼)

图为1927年由《上海》杂志出版的《盘丝洞》特刊封面

图为2014年由中国电影资料馆编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盘丝洞1927》封面

※以上图片源自中国电影资料馆
《劳工之爱情》&《盘丝洞》导赏嘉宾

李道新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电影知识体系研究”首席专家,国家“五个一工程奖”评委,中国电影华表奖评委、国家电影局审片委员会委员等。是目前中国电影学术界与海内外中国电影史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之一,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重要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和影视文化评论近300篇,出版学术著作15种。
李道新教授在北京大学开设《中国电影史》课程22年,共开课50余次。本学期将把课堂拓展至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邀请十余位中国电影研究专家学者,和全校师生一同感受中国电影的美丽与魅力。

李镇
电影学博士,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史学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中外电影史、电影美学、电影文化研究、动画研究、口述历史等。出版学术专著、主编电影图书多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承担多项国家和部级科研项目。
学术主持

沙丹
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策展人,硕士生导师,著有《幕味:重访影史与策展实践》,翻译《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6—1937)》,参与撰写《欧洲电影分析》《金融危机与中国电影》《银都六十(1950—2010)》等。
资料延伸
中国电影知识体系平台(Chinese Cinema Knowledge System, CCKS)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主持开发的,以“影人年谱”“电影计量”“知识生成”“电影百科”“文献索引”等特色数据库为中心,学术导向、优特数据、众包群智与开源共享的、具有思辨性和成长性的中国电影学术平台与中国电影数字基础设施。

图为CCKS基于影人年谱信息生成的社交网络SNS图
若您希望深入了解中国电影史的更多信息,获取更多关于中国电影史的知识,欢迎访问中国电影知识体系平台(movie.yingshinet.com)。
1.学校现在实行预约入校,讲堂任何活动票无法作为入校凭证,校外人员请通过北京大学公众号自行预约,无法预约的校外人员请不要购票。
2.校友可凭校友卡入校,所携家属请提前通过所在院系联系入校预约事宜。
3.票品具有特殊的文化服务时效性、稀缺性等特征,购票后不支持退换。
4.活动前30分钟开始检票,凭票、扫码均可入场,对号入座。
5.选择扫码验票入场的观众,请提前将验票二维码截屏保存,以免造成入口拥堵。二维码使用一次即自动失效,请妥善保管。
6.扫码验票入场后如需换取纸质票,请于活动结束后5日内凭订单记录至讲堂售票窗口人工兑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