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应及定边两地教育部门精心安排下,8月22日,宝应县8名教师克服困难、背上行李,不远千里来到了陕西省定边县开展支教活动。他们舍小家顾大家,迅速完成角色转换,积极融入被帮扶学校,认真履职尽责。

陕西省定边县地处陕、甘、宁、蒙四省交界,平均海拔1300米,严重缺水。这里气候干燥、早晚温差大,老师们口唇干裂,还有的老师经常流鼻血,着凉感冒也是常事。“多抹唇膏。”“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睡觉前,记得在房间地面洒些水。”困难面前,支教团成员不忘相互帮助和督促提醒。为尽快投入到工作中,老师们努力适应定边的气候及饮食等等。

支教团队的8名教师由小学数学、英语、体育,初中数学、化学、物理以及美术7个学科的优秀教师代表组成,他们分别被分至定边县第三小学、第八小学、第十二小学、第七中学、第八中学等5所学校。

虽然开学仅仅两周,他们却能积极开展调研活动,针对各个学校需求,精准施策、集中发力。来自柳堡初中的衡振轩挂职第七中学副校长,并承担两个班数学的教学任务。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针对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课堂效率低下等问题,他及时调整了教学计划,根据孩子的发展需要创造性地开展了“订单式”教学。不仅充分体现课程改革要求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而且使学校建立起充满活力的育人机制。

王久祥老师年近50,面对学校教师紧缺,他主动承担初三3个班化学教学任务,起到了模范作用。于金勇、范方银和张蕾三位老师被分至同一所中学,宿舍和上下班路上,他们就“如何将当地传统的教,转变为孩子主动地学”这一问题展开积极讨论。邵淑杰、郭璐、卢小平三位老师也积极通过公开课或讲座形式,与当地老师进行切磋和交流。

在定边治沙史上有这么一群英雄,如李守林、石光银、杜芳秀、王志兰等,他们或是带领群众苦干实干数十年,移沙治碱、植树辟路、凿井灌田,把黄沙滚滚的荒地变成了沃野良田和沙漠绿洲。站在“石光银治沙展馆”前,支教老师们纷纷表示要学习英勇无畏、坚忍不拔、勇于奉献、持之以恒、自强不息的治沙精神,会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优秀的管理方法、科学的教学手段,通过多渠道辐射到受援地区;会建立健全各项帮扶工作制度,层层落实目标责任,使帮扶工作途径更清晰、设施更有效;会认真做好教育援定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强化力度,以组织互访交流学习为平台,通过视频讲座、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让两地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学习交流中,为推动两地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努力成为宝定优秀教育工作者。
来源 | 扬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