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7月的雨季末
大鄂博图石棉矿区里工人们正在开采
这里终日沙尘飞扬
连山都变成了灰色
口罩加围巾是矿场工人唯一的防护措施
由于正规采集石棉的设备价格高昂
这个矿场使用的设备全是自制的
由老工人或者老板根据自己的多年经验改造而成
这个像传送带一样的机器被称为“筛子”

通过筛子可以把石棉
从混合泥土石块的石棉原料中分离出来
随后工人再将石棉分拣打包,背出工棚
机器操作简单且价格便宜
但粉尘非常严重,还容易发生故障
没一会儿,筛子又坏了
正常情况下,机器24小时日夜不停
由两个班次的工人一个月换一次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
工人们不仅要忍受巨大的粉尘
还要忍受机器的噪音

大鄂博图石棉矿区有大大小小60个石棉矿
每年开采石棉量在15万吨以上
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
由于严寒和雨季的影响
石棉矿场每年只有4月到10月才能开工
这时也正好是农闲期
于是附近的农民便结伴来到矿场当工人
这里终日云雾缭绕
然而这些云却毫无诗情画意可言

王宏斌17岁,是矿场里年纪最小的工人
来自甘肃中部的山丹县
2011年5月份随父亲王云来到这里工作
王云50岁,是个“老顽童”
下了班还高兴得跳起了舞
“一下班都疯了,就成了疯老汉”
这里的工人们每天要交10块钱伙食费
伙食很简单,以面食为主
中国罗布泊的南麓山脉海拔4000米
因为海拔高,沸点低
煮的面条常有不熟的口感

“牢房都吃得比这里好”
“别说牢房了,牢房吃得没我们吃得好”
王宏斌总是抱怨伙食太差
其实不仅伙食差,住宿环境也令人堪忧

这些简易帐篷就是工人们的宿舍
父子俩挤在一间帐篷里
尽管是夏天,但这里昼夜温差极大
所以宿舍一般都会有一台炉子
一是取暖,二是烧水饮用

然而,矿上唯一的水源距矿区大约3公里路
每周会有工人去拉一罐水到矿上
洗漱做饭全靠这点水
如果洗澡的话,水就不够用了
所以即便工人们在辛苦劳作一天后出了满身汗
依然只能做简单的擦洗

“几时他把媳妇娶到怀里
这才是我的责任尽到了
现在责任还没尽到”
王宏斌初中毕业后
父亲没有询问他的意见
就给他报了一所技术类的中专
但他不愿意,更想去城里念书
于是家里又按他的意愿
给学校交了2800元学费
临近开学,王宏斌还是不肯去
钱到现在都要不回来
谁也不知道这个17岁的少年到底是怎么想的

“妈你头咋样了好点没”
“还疼呢”
“我挺好的”
王宏斌忍着泪水给妈妈打电话
电话那头的母亲因为意外碰伤了头
现在父子俩在外打工
母亲就在家照顾老人

这些袋子里装的就是石棉
每袋石棉大约重100斤
每天需要搬运200袋左右
3到4人为一组,每搬运1袋能赚5元钱
但这5元还要被矿场的老板抽成
之后剩下2元由组内成员平分
辛苦一天也就赚一百来元
老板在山下的城市里负责销售
石棉首先运往山下的仓库
再作为石棉原料销往各地
然而,他们这样辛苦还挣不到盖新房的钱

“那些放牛的放羊的都住上楼房了
我们一天钻到粉尘堆里都不行”
除了建不起房,还娶不起媳妇
工人们说现在没有10万块
在农村根本娶不上媳妇儿
“一头猪才卖一千块,得卖一百头猪
卖上一百头猪才能娶个媳妇”
矿区曾试验过一些防护措施
用类似防毒面具的氧气面罩盖住脸
但在高海拔地区并不实用

唯一能采用的防护措施
还是口罩加围巾
恶劣的工作环境蚕食着工人们健康的身体
但对工人来说,更严峻的还是生活的压力

17岁的少年第一次体会到这样的孤独
这里飞扬的灰色粉尘给他本该浓墨重彩的青春
也蒙上了一层灰雾
父亲给他买了个新手机
诺基亚N98,花了1200元
平时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拿着手机
手机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这两天因为王宏斌眼睛不适
城里的老工人给他从城里带来了眼药水
然而,在这种环境下
连矿场上空的鸟也会瞎眼睛

工人们正在给一只瞎了眼的小鸟滴眼药水
“这可是高级眼药水 闪亮滴眼液”
雨天是难得的休息日
工人最盼望的就是下雨、停电或提早完成任务
矿场专门给工人开设了小卖部
比山下的店稍微贵一些
但这里你想不到的生活用品都有
最重要的是可以赊账
等到年底再统一清算

在矿场小卖部里的聚会
是工人们为数不多的社交方式
王云喝了点酒,一时兴起
两个大老爷们竟然在帐篷里跳起了舞
也算是苦中作乐

在这个矿场里,女性占了半边天
她们都是陪丈夫来矿上工作的
除了打理丈夫的饮食起居
额外还要给家里做些针线活儿
不仅如此,她们也要在矿上做工
“你在编织着诺言
你说长大的那一天
要我解开那麻花辫
你散落的长发在梦里出现
回过头含泪的眼”
她们一边透过歌声中怀念自己的青春年华
一边用瘦弱的身躯和丈夫共同肩负起家庭的重担
尽责地扮演着母亲和妻子的角色

老王56岁,已经在矿上工作了6年
算是矿上的老员工
这天晚上,他感觉心跳得特别快
头也晕,身体还止不住地发抖
大家赶忙将老王送去矿上的诊所

这个简陋的房子是矿上唯一的诊所
如果没有门上的红十字和门口的空药瓶
或许还以为这是个垃圾堆
诊所里面也很简陋
柜子上密密麻麻的药盒
一张狭窄的床
再加上一些最基本的仪器这就是诊所的全部
大夫在矿区工作已近十年
曾是农村医疗所的大夫
他检查出老王心脏有问题
让他下山去医院做个详细检查

看病也是花钱的事情
原本应该下山进一步治疗的老王
由于舍不得花钱
就在山下的一家诊所打了两瓶点滴开了些药
之后便又匆匆赶回矿场工作
纪录片《造云的山》一问世便斩获国内外诸多大奖
2012年7月,当地政府对石棉企业开始整顿
由于恶劣的环境和不达标的防护措施
王云父子工作的这家企业最终倒闭
然而,倒闭的是30多人的小矿
旁边还有个500多人的大矿
里面很多工人也像王云父子一样
为了生计,只能日夜不停地劳作
或许,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手抓的同时
更应该先为那些开山的劳动人民提供保障
因为没有他们,金山银山也无人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