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肆虐,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了18个月,其间涌动着令人震惊的潜力,这是一场凸显国家实力的角逐,涉及俄罗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然而,真正的力量和潜能往往隐藏在细枝末节之间。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俄罗斯。俄乌战争对俄罗斯来说,既是苏联暴力美学的谢幕,也是苏联时代军备的最后交付。虽然俄罗斯宣布在半年内生产了大约600辆坦克,但大多数都是T-72和T-62型坦克的翻新升级,甚至还在使用更老式的T-54和T-55型坦克。而真正的新型T-90坦克数量非常有限。此外,俄军的大炮和火箭炮仍然主要是苏联时期的产物,新型旋风-G型火箭炮的产量也相对较低。

在航空方面,俄罗斯拥有数量众多、生产简单的苏-27和米格-29战机,但在技术上落后于美国的F-15和F-16战机。俄罗斯的战机产量也远远低于苏联时代。因此,不难看出,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在逐渐褪去。
美国、法国和德国的军事潜力也受到了限制。尽管美国声称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弹药支援,但实际上,美国每年的155毫米炮弹产能相对较低,远远不足以满足乌克兰的需求。因此,美国军方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大幅提高产能。
至于坦克和自行火炮,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的生产线早已停止,现在能够提供的只是库存中的二手装备。这意味着在大规模工业战争中,这些国家缺乏足够的工业生产能力。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为了支援乌克兰和武装北约国家,美国和北约主要依赖韩国的武器和弹药供应。数千辆韩国坦克、自行火炮和火箭炮正被运往欧洲,而韩国也出口了大量炮弹。
但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转向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大国,其军事潜力表现出令人惊叹的实力。
中国拥有庞大的炮兵部队,约有17000门大炮,这支军队在2000年后装备了大量新型火炮和制导炮弹。炮弹的储备量也极为庞大,近30年来的产量已超过2亿发。因此,在炮弹数量上,中国拥有强大的优势。

在无人机领域,中国崭露头角。中国有超过15000家无人机制造厂家,年出口量达到500万架。这个产业涵盖了航空装备、电子信息、5G通信、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多个领域。如果将一部分产能用于生产巡飞弹和智能型导弹,产量将会惊人。
此外,中国每年可以生产大量的军舰,而且包括17万吨级军舰在内,产能相当惊人。相较之下,美国的造船产能相对较低,这使得中国在海军方面拥有更大的潜在实力。

总结而言,俄乌战争揭示出了各国的潜在战争潜力,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大国,其军事实力和产能潜力令人瞩目。这也引发了对于未来国际军事格局的深刻思考,国际社会将继续密切关注这一局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