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高层在马耳他举行了两天的会晤,双方就中美关系、台湾、亚太局势、乌克兰危机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多轮讨论,在两天时间里,长谈超过12小时。

这是继中美两国元首去年在巴厘岛会晤后,双方再次进行的高层战略沟通。会晤整体上是坦诚、实质性和建设性的,双方也达成了一些共识,同意继续保持高层交往,稳定和改善中美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从会晤的细节来看,中方在本次会谈中占据了主动和优势,而美方则没有占到便宜。

以下三个细节可以说明这一点:

第一个细节是,会晤中,双方花最长时间讨论的是台湾问题。

王毅主任当面向美方全面阐述了中方在该问题上的严正立场,指出台湾问题最本质和最根本的现状,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当前台海局势紧张的根源在于,台湾民进党“台独”活动愈演愈烈,一些域外势力的支持却更加明目张胆。

台湾问题和平解决的正确方向是,坚决反对“台独”,支持中国和平统一。对此王毅主任重申,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美方必须恪守中美达成的文件共识,落实不支持“台独”的承诺。

从美方的通稿来看,沙利文只是简单地指出了美国对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这说明,在台湾问题上,美方没有能够给出任何有利于缓和局势的承诺或行动,而只是重复了老调。相比之下,中方则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底线和原则,让美方感受到了中方的决心和信心。

第二个细节是,双方通稿内容的呈现。

中方在通稿中大篇幅展示了中美双方磋商的具体议题和王毅主任的讲话,而美方的通稿总共只有7句话,涉及本次会晤内容的仅有3句。沙利文的表态则只刊登了和台湾问题有关的那句话。

一般情况下,外交通稿中,各方都会将对自己有利的内容刊登出来。美方没有更多实质性内容披露,说明会谈交锋中,他们没有取得优势。相反,中方则充分展示了自己在各个领域的立场和主张,并强调了中方在发展、体制、市场、供给、人才等方面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个细节是,国旗摆放和双方落座位置有讲究。

照片显示,两国国旗在一个对称的背景下,却罕见没有摆放成对称,中国国旗占据背景墙的中心位置,而美国国旗则被挤到一边。按照外交礼仪,中方落座的位置是主方位,而美方则是客方位,说明会谈基调整体由中方主导和把握。

中美博弈还在继续,中方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和智慧与美方周旋,谁将笑到最后,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