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的寒冬,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开国元帅,被誉为常胜将军的刘伯承因病去世,与世长辞。

一代巨星陨落,我国又失去了一位伟大的革命先驱者,党和人民无一不感到惋惜。

而刘伯承一生风采出众,他的孩子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去。

他有6个孩子,个个都很优秀,孩子们多年以来都在基层工作,默默无闻的为社会作着自己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刘伯承逝世后,有干部向邓小平提议多关照一下刘伯承的子女,可邓小平听到后却当即拒绝,他说:“这简直是胡闹!这件事不要再提了。”

邓小平为何会这样说?为何他这么坚决地反对这个提议?这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隐情呢?

艰苦奋斗,顾全大局,一心为抗战做贡献

1892年,刘伯承出生于四川开县的贫苦农户之家,他的童年充满了艰辛的求生经历。

早在年幼时,他就明白了世道的艰难,知道只有通过艰苦奋斗才能获得理想的生活。

这个信念一直支撑着刘伯承,使他在困难的革命道路上坚持不懈。

即使后来成为国家的高级领导,他也从未忘记自己骨子里刻着的艰苦奋斗的习惯。

抗日战争时期,是红军面临着最艰苦的时刻。

战斗艰难,行军艰难,但是将士们依旧凭借着一腔热血排除万难,坚持不懈地奋勇前进。

而刘伯承作为领军人,更是在其中做了一个良好的表率。

只要他一开始工作,就没日没夜,害怕有一丝丝的耽误,他不能休息,也不敢休息。

每一天,刘伯承都在连轴转的没日没夜工作中度过。他时刻保持警惕,紧跟战局变化,为了不让任何一点疏忽耽误战事,他连休息一分钟的时间都舍不得。

有一日,刘伯承累得坐下就睡着了,醒来后当他站起身离开座位时,却意外被座椅绊倒,整个人摔倒在地,眼前顿时一片漆黑。

一股恐慌迅速袭上心头,难道自己唯一能看见东西的左眼也要失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伯承剧照

这使得他心惊胆战,他无法想象在这样紧张的时期如何能够继续指挥作战。刘伯承赶紧喊来身边的警卫员。

警卫员走进房间,一眼就看到刘伯承摸索着地面,扶着凳子踉踉跄跄地站起来。

他顿时大惊失色,连忙扶住刘伯承的手臂,焦急地问道:“您怎么了?是哪出问题了?”

刘伯承说道:“快!送我去见军医,看看我这眼睛还能不能好。”在警卫员的搀扶下,刘伯承艰难地走出帐篷,走向军医处。

帐篷外,军医们正忙碌地为伤员包扎伤口。突然,他们看见了刘伯承被警卫员扶着走了过来,一位军医迅速完成手上的任务,站起身来,关切的问到:“您这是眼睛看不见了吗?”

刘伯承回答道:“刚刚醒来就突然看不见了,这能治好吗?”他的声音中透露着焦虑和担忧。

军医立即示意警卫员扶着刘伯承坐下,给他马上进行检查。没一会儿,军医脸色顿时沉重起来。他问道:“您最近一次休息是什么时候?休息了多久?”

刘伯承回忆着,略微迟疑地说道:“最近一次休息是几天前,当时简单地睡了一小会。”

军医皱起了眉头,叹着气提醒刘伯承:“您的身体需要充分的休息,否则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负担。”

接着他告诉刘伯承多休息,多喝水,有助于消炎祛火,恢复视力。然后他又让警卫员去给刘伯承找找白糖,用它来兑水喝,多喝白糖水才会好得快些。

但那时的情况不容乐观,根据地被日伪军紧紧包围,生活用品供应已经变得异常困难,白糖更是稀缺物资,价格高得让人望而却步。

警卫员打听了一圈,告诉刘伯承:“现在白糖差不多五元钱一两,我们买点兑着喝吧,这样才能快点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伯承听后却摇摇头,坚定地说道:“吃不起,我吃不起,白糖水太奢侈,别买了。如今军区的财政只有那么几个钱,我们必须节省开支,不能浪费在这些上面。我只要多喝点白开水,休息好就行了。”

最后,刘伯承硬靠灌白开水把眼睛给熬好了,而后他又奋力投身到激烈的战斗中去。

刘伯承在艰难的环境中,不计较个人困难,不畏艰苦,顾全大局,英勇战斗,一心努力为抗战作贡献。

在他的眼里,个人的利益时刻都要让位于党和人民的利益。

那么,当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早年征战沙场的刘伯承元帅作为开国功勋,新中国的高级干部,是该享享清福?

还是继续发扬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而刘伯承元帅又是怎么以身作则,带头做好表率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