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鬼谷信

刘禹锡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年少成名的他,因为得罪了权贵,被流放了二十三年。于是他写: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字里行间充满对权贵的蔑视也就不足为奇了。

诗中的王指的就是琅琊王氏,史上著名的门阀之一。

琅琊王氏起源于道德,成于权谋,本来想对仗一些写“败于……”,可是,我怎么敢的啊?中国最不缺的就是老王。这一点,王姓的重要分支琅琊王氏功不可没。从生物的使命就是繁衍来看,王家跟史上最强辅助,尤其是三晋地区的张家是绝对的成功者。

说到琅琊王氏的崛起就少不了提两位老王。第一个叫王祥,也就是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主角。虽然故事比较魔幻,简单的概括就是,后妈打我是疼,骂我是爱,后妈不打不骂,我要变坏。

有一天,王祥的后妈生病了,说想吃鱼。他二话不说走出家门。为了给后妈抓鱼吃,寒冬腊月的差点把自己给冻死。连鲤鱼都被王祥充满孝心的正能量给感动的热泪盈眶,主动跳出河面奉献自己成全了王祥的美名。

关于“卧冰求鲤”的故事,我心里一直有个疑惑,这件事到底是谁传出去的?可能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这个故事是杜撰的,毕竟典故出自《搜神记》,真实性是要打折扣的。第二种是王祥自己说出去的,那么他的动机就存疑了。相信有道友会问了,那第三种可能性呢?

其实,这件事是鱼自己说出去的,我就是那条鱼,我可以作证。

开个玩笑,总之魔幻归魔幻,但是王祥能走上历史舞台,加官进爵确实是以忠孝见长的。比如,提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曹髦去找司马昭拼命失败后,满朝文武里就王祥放声大哭。

相信有道友会问了,这样的曹家遗老,为什么司马昭不干掉他呢?其实很好理解,俗话说“缺什么补什么”,司马昭缺德,所以他需要一个有正能量的,有德行的人为自己站台。

王祥无疑就是最好的人选。司马昭的这个作风后来被司马炎继承了下来,以至于王祥死后,司马炎下诏公示天下:

家人们,朕为王祥哭了呢!

无论如何,琅琊人王祥的一生都是圆满的。但是,老规矩,我们看某个历史人物,千万不要只看他个人,更要看他身后的势力。王祥的背后是谁呢?

《晋书》里交代了一句话:以州之股肱,纠合众义。意思是说,王祥不仅名声好,而且是当地的地头蛇,可以纠结宗族势力。

你没看错,老王的背后其实是宗族势力。宗族支持王祥,王祥也没有辜负宗族的期望,在魏晋两朝位列三公,使得琅琊王氏开枝散叶,甚至成为史上著名的门阀之一,更是一度成为东晋皇帝们的噩梦。

这就是始于道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完初代老王,那就不得不提二代老王了。

如何形容他呢?我愿称他为晋代著名纵横家,比如史料记载他“好论纵横之术”。虽然阿信是研究鬼谷子的,但是我还是要提醒诸位一句,一个人如果苦读纵横学,那他绝对不会是什么好人!

跟王祥比起来,王衍是妥妥的老狐狸。当然了,话又说回来,在魏晋那个乱世,好人肯定是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的。况且,王衍面临的时局是“八王之乱”,司马家的自己人杀疯了。有趣的是,最不起眼的司马越反而笑到了最后。当然了,如果没有外族石勒入局,他会笑的更开心。

“八王之乱”中,司马越是最后入局的。按血统论,他是司马懿弟弟的孙子,本来是没有机会争霸的。但是这个条件对司马越其实是好事,也是坏事。说好事是,司马家自己咔咔乱杀,把司马越给忘记了,毕竟一个远房亲戚,没人正眼看他。更有趣的是,司马家最有实力的诸侯被干掉了,空出了大片土地,正好给了司马越机会。

什么叫躺赢?司马越的创业史就属于典型的躺赢。“八王之乱”杀到最后,没有赢家,硬是让司马越占了大便宜。

说坏事是,司马越毕竟不是纯粹的皇室血亲,他根本也没有继位的资格,甚至连号召力都十分有限。他的情况跟谁像呢?自然是东吴大帝孙权。所以,两人的操作也很雷同,自然就是拉拢地方豪族名士,利用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宗族力量帮助自己。

这时候,琅琊王氏的王衍自然就是被拉拢的重点对象。

如果你还记得前面阿信的“我就是那条鱼”的梗,那么相比王祥,王衍要虚伪的多的多。这个人名义上的专业是玄学清谈家。但实际上,他对玄学却没什么造诣。说到这里,要多提一句,你知道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学术造诣吗?

互联网上很多被网友奉为大师的人,其实是鹦鹉学舌,因为说的都是别人的东西,没有自己的学术观点。

听不懂也没关系,有一个创作型歌手叫周杰伦,写了很多流行歌曲。但是如果仅仅如此,再过20年,他可能就被人忘记了。所以,他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学术标签。所以,你会发现,周杰伦一直在强化自己“中国风”的造诣。若干年后,他的成名曲《简单爱》会被忘记,但是一提到“中国风”,就不得不提周杰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回王衍,他说自己是玄学家,可是世人却看不到他的玄学造诣,属于典型的可有可无的人。但是不可否认,给自己贴上“玄学家”的标签,确实可以涨粉。

其实,司马越看中王衍的地方就在于此,彼时的他就相当于大网红,只要振臂一呼就会有无数粉丝跑到线下奔现。

王衍的纵横家思维在这方面展现的淋漓尽致,他虽然对玄学没有造诣,但是并不妨碍他组局跟玄学大佬称兄道弟,比如著名的郭象,王家的王敦,谢家的谢鲲。

于是,王衍成了司马越麾下的装修工,吸引了大量学术大佬为司马越装点门面。但是,王衍自己知道,这些都是虚的。兴旺家族才是自己的真实使命。

如何形容王衍呢?他是个投机者,颇有投资风险对冲的意识。彼时,晋惠帝的皇后跟太子在内斗,王衍是如何保证自己不输的呢?方法很简单,利用自己的女儿进行联姻,一个嫁给太子,另一个嫁给皇后的外甥。两边下注,无论如何自己都不输。如果仅仅如此,还不够骚。当他发现太子可能会输的时候,马上要求女儿跟太子离婚。所以成了大笑话,同事们纷纷吐槽他没节操。

如果仅仅如此操作也还不是最骚的,因为不过是“狡兔两窟”。接下来,王衍要导演一幕史诗大剧:《狡兔三窟》。

王衍虽然身居高位,但是他的心思始终放在自保上。他志不在天下,而在家族,因为他明白司马家恐怕要完犊子了。所以,他找到宗族兄弟开会:中原已经乱了,我们必须要抢到好地盘等待机会,说不定能成就霸业,所以王澄你去荆州当刺史,王敦你去青州当刺史,你们打辅助,我留下来当主力,这招就叫狡兔三窟。

如果仅仅如此,也还不够刺激。在他的策划下,司马越安排司马睿,王衍安排王导,让两人南渡,原来目的是希望二人能够在南方搜刮财富和粮草为北方输血,此为狡兔四窟。可是谁能想到,当司马睿和王导相遇时,命运的齿轮转动了,不久后东晋诞生。

他们能相遇不是运气,王衍其实就是幕后策划人。

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王衍算不到司马越会病死,更是想不到胡人石勒能占据中原。原本石勒很喜欢王衍的,跟他相谈甚欢,结果王衍总是装无辜,总是甩锅,搞得他这个高管跟西晋灭亡一点关系都没有似的。石勒见状大怒道:“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这不是阿信乱编的,原话是“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于是就让他领了便当。

老狐狸王衍倒下了,但是王家的三代目王导站起来了。琅琊王氏最终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门阀,开启了“王与马,共天下”的时代。

这就是成于权谋!

最近,阿信在读田余庆写的《东晋门阀政治》。看到王家的崛起,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鬼谷子讲过的一句话:“为强者,积于弱也”。在魏晋时期,王家并不是最强大,最显赫的家族,但是通过至少三代的积累,从讲道德到用权谋,最终成就了史上赫赫有名的琅琊王氏。几代人积累的力量,才是王家崛起的主要原因。

作为个体,其实我们不只是为自己活的,更是为家族活的。或许这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主要原因。

人们总会用“旧时王谢堂前燕”来形容富贵显荣不过是过眼云烟,最终的命运也不过是隐入尘埃。仿佛名誉,地位,财富,血脉都不重要,躺平才最重要,最终该失去的总会失去。其实,很多人上了刘禹锡的当,他只是活得不如意时说得丧气话而已,他最终还是被追赠“户部尚书”完成了刘姓家族的原始积累,结果你居然还当真了。刘禹锡始终没忘记,他跟刘备同宗,是中山靖王的后代。

家族拥有的不仅是财富和荣誉,更是家族文化和血脉传承。生存和繁衍才是人生的第一要务。

如今,门阀时代虽然过去了,但是真的绝对过去了吗?有句话依然会刺痛诸位的心:人家三代人的积累,不是你一个人的努力就能追赶的。任何一个家族的崛起都要经历“生养收藏”的过程,没有一代人的努力,哪有后世的荣光?当一个人选择躺平时,无非是把压力过渡到下一代身上,仅此而已。

或许,我们能做的就是,从现在开始发奋努力,要当孩子崛起路上的垫脚石!

这是我们的使命,是责任,更是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