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落魄的孔乙己老先生面对人们轻视的目光,傲慢的态度,还是提出了重量级的问题,问茴字有几种写法。对于这等难题,人们自然是回答不上来的,但傲娇的气质可不能输,所以得出的结论也很简单,不就是一个草字头下面加一个回字吗?事实也是这样,简单直白的事情搞得如此复杂,无非就是炫耀一下咱们的孔乙己先生也是一个文化人,饮酒不忘展才,落魄更须逞能。再说了,知其然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知其所以然。

华中师大一位女生在军训期间展现了勇敢顽强的作风,敢于拼搏的精神,在接受采访时甚至还引用了一首叫《诗经.彼阳》的诗来表达这种感受和体会。这首诗虽然读起来晦涩拗口,其意也不甚了解,但作为一名师大的入学新生,其文学水平和素养确实了得,因为这个采访和这首诗发表在了华师历院的公众号上。

诗经历来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文学价值早已被古往今来的文学大咖和巨匠们推崇。文学这东西不分贵贱,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各有各的好。这首《诗经.彼阳》被人们看到了,并且还被发表在专门研究历史和文学的华师历院的公众号上,也引起了人们对诗经的更大兴趣。凡事怕认真,认真了神鬼皆惊,翻遍诗经305篇,读完风雅颂,人们也没有找到这首叫《诗经.彼阳》的鸿篇巨作,难不成是诗经在收录的时候少了一篇,位列第306?

其实这篇佳作是一首谐音诗,认音不认字,读起来通篇是骂人的妙语,诅咒的利器。这名才华横溢的学生用这篇早已在网上烂大街的佳作表达了心中的不满,更是让才华横溢的华中师大的老师给放到了公众号上。没文化,真可怕,有了文化更可怕,要是流氓有了文化,那就更加不得了。

一个音,百样解,一个字,千种意,谐音读起来虽然更为通顺,意思也更加明了,但不去理会谐音,或许这首假冒诗经中的彼阳也别有一番风味。四字成行,八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看起来也对仗工整,还颇有原味诗经的风范。引用的女生虽有意,发表的老师却无心,谁也不能保证老师们的理解和普通人的理解是一样的,说不定烂诗也能新解,废物堆里发现宝也是可能的。只是这师大的老师,都是才高八斗的能人,居然不能发现这首《诗经.彼阳》位列第306篇,实在是罪过,丢的是师大的脸,显的是才能的过,迎来的却是人们奇葩的评价。

博大精深历来是对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总结,并且还在要求继承和发扬。不过,细细探究之下,真正被继续和发扬光大的倒是一些不算是精华的东西,而优秀和精华一直被用来装点门面,运用得炉火纯青,得心应手。就像司马相如一样,文采俱风流,好大喜功的汉武帝为了彰显其文治武功的本事,让司马相如写文章进行吹捧,结果司马相如用尽了奇怪险难和生僻的字,写下了晦涩难懂的《上林赋》进行讽刺,很多时候动听的话使劲说,千万次的说,骂人的话,讽刺的话却不敢说,或者要换个花样才能说。不过可惜的是他的文学才华倒是没能让人们记住,勾引寡妇的本领却流传千古。

一篇烂大街的佳作《诗经.彼阳》,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精华与糟粕,照出了与阳春白雪无关,更和下里巴人无缘。研究了一辈子文学,俯吟了几千年的名篇,居然抵不上诗经里的第306篇,为什么罗刹国里常颠倒,全因马户爱听又鸟的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