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中国解放军一直致力于打造强大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为国家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支持。这一体系不仅增强了国防实力,还令美国望而却步。然而,近期美国军方却宣布了一项新的作战计划,计划动用成千上万架无人机,试图强行突破中国的军事防线。

美军副国防部长凯瑟琳·希克斯最近公开了名为“复制者”的计划,计划在短短两年内建造数千个“无人自主系统”,以应对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这一“无人自主系统”实际上包括无人机和无人船舶等各种平台。希克斯认为,这些平台的优势在于它们的“可消耗性”,它们可以以庞大的数量来削弱对手,即使在损失方面也是可以承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希克斯将中美潜在冲突的焦点放在了台海地区。她指出,虽然中美之间的冲突不是迫在眉睫的,但也不可忽视,因此美国必须始终保持对中国的“威慑”。希克斯认为,中国在军事领域的主要优势在于“质量”,而美国可以通过使用大量的小型、智能和低成本平台来对抗中国,重点在于数量。

美国的这一新计划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一种经济考量。希克斯表示,这一计划不需要增加2024年的财政支出,也不需要创建新的机构,而是利用现有的资源和编制来扩大无人自主系统的生产和交付,以加速美国在与中国的军事竞争中取得优势。

这个计划的背后透露出美国的一种战略思考。如果中美之间发生冲突,美国将不可避免地承受损失,但与其损失昂贵且高度训练有素的士兵和先进装备,不如牺牲那些可以快速替代的无人自主平台。这表明美国一方面已经意识到了中美军事力量对比的现实,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一定的谨慎态度。

过去,美国可能并不看重这些相对便宜的军事平台。然而,俄乌冲突中无人作战平台的应用或许已改变了这一态度。在冲突初期,乌克兰武装力量成功利用无人机等不对称武器对抗俄罗斯,这些平台不仅用于侦察,还能直接参与战斗。在克里米亚大桥遭袭事件中,乌克兰使用搭载炸药的无人快艇,虽然表面上价值不高,但据俄罗斯估计,修复大桥所需的成本超过10亿卢布,这一战果显而易见。

最近,乌克兰无人机对俄罗斯境内的轰炸机进行了袭击,迫使俄罗斯在一些轰炸机上安装轮胎,以减少热信号并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空中爆炸。尽管这种做法有限,但却说明了俄罗斯尚未找到有效对抗乌克兰无人作战平台的方法。

现在,美国似乎试图将类似的战术套用到与中国的军事对抗中。然而,一个关键问题浮出水面,那就是美国的无人作战平台技术是否足够先进?以无人机领域为例,中国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不仅熟知如何使用无人机,还能够有效对抗无人机。正是因为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中方最近才出台了对无人机领域的出口禁令。因此,目前看来,美国企图用这种方法对付中国可能会徒劳无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军方的新计划或许是出于一种经济和战略的考虑,但要想在无人作战平台领域超越中国,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当前国际局势下,保持战略谨慎和军事平衡可能是更明智的选择。无论如何,世界各国都应努力维护和平与稳定,避免陷入军备竞赛的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