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德国海军的Frigate Bayern巴伐利亚号护卫舰出现在东海,执行为期半年的印太地区部署任务,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通常情况下,我们很少听说德国海军在远东地区的活动,所以这次的行动确实引发了人们的好奇,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一事件,以了解其中的内情。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巴伐利亚号护卫舰。这艘护卫舰建造于1994年,排水量高达4500吨,与当时的德国驱逐舰相当。德国海军一直以来都以护卫舰为主,因此在这个领域相对强大。根据德国的新印太战略,他们强调在中国南海地区的自由航行权,特别是穿越马六甲海峡的权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份战略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德国海军的行动远不止于此。他们参与了北约和美国盟友的联合行动,因此中国拒绝其护卫舰停靠中国港口似乎也并非出人意料。毕竟,港口停靠不仅涉及到访问权,还包括物资补给。难道我们应该提供物资,然后却被视作敌对方吗?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然而,在9月27日,被拒绝停靠的德国护卫舰采取了先发制人的行动。他们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直升机航母在东海岸进行了联合演习,甚至进行了海空联合演练,涉及到超视距瞄准科目。这个超视距瞄准科目的选择表明,德国海军的行动带有挑衅性质。毕竟,他们从欧洲远道而来,在中国沿海与自卫队进行联合演习,而且还是关于超视距瞄准的演练。这让我们很明显地得出一个结论:德国护卫舰此行是来挑事的。超视距瞄准是一种水面舰船用于反舰作战的技术,可用于对视距外目标进行打击。

这一技术有两个关键特点。首先,它涉及到中继制导,需要对超远程反舰导弹进行中段制导接力,以实施100至200公里外目标的打击。其次,导弹的末端必须具备主动搜索能力,能够自动搜索并锁定距离末端数十公里的目标,并匹配导弹上的数据库,最终进行精确瞄准和打击。

这一系列行动,显然是针对我们的。德国海军在东海演练超视距打击,并与日本进行合作,这传递出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也表明了整个西太地区的局势发生了变化。欧洲国家的军事实力开始深入介入印太地区,未来不排除德国海军与英国海军、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以及印度在中国东海和南海进行联合军演。

这意味着一个重大的变化,即欧洲联盟深度介入了印太地区,对于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而言,从如此遥远的地方派遣舰队进入中国沿海,这被称为西方的“自由航行”,对我们中国的和平崛起构成了重大挑战。

综上所述,这次事件揭示了印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复杂性和紧张局势的加剧。欧洲国家的军事介入不仅改变了地区的力量平衡,还加剧了印太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因此,中国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并采取适当的外交和军事措施,以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本文由国科瞭望台独家首发,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