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学习,这是一件好事,但是这社会上,却有很多的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继续学习下去。

很多人可能不相信这种现象,但是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并且几乎都发生在那些孩子要考研的家长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知道就不让他考研了”,母亲的话道出背后的辛酸

孩子有学习欲望,喜欢学习,本是一件令家长们求之不得事情,但是,小林的妈妈却为此十分伤神。

小林毕业于一家普通的大学,其中小林在高中的时候学习还是很好的,不过在高考的时候发生了意外,导致发挥失常,从而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

不过,小林不想复读,因为小林觉得复读会浪费自己的时间,所以就直接上了一所普通的大学。

小林并不是向命运低头,而是想着自己是有“底子”的,所以就算大学一般,自己在毕业之后还是可以通过考研来考上一所比较好的大学的。

不过,小林忽视了一件事,那就是高中之前的底子,对于大学学习的帮助是十分有限的。

由于大学比较普通,教学水平也比较一般,就算小林比较用功,却仍旧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在考研的时候名落孙山。

不过,对此小林并不甘心,于是在本科毕业、第一次考研失败之后,小林仍旧坚持要继续考研。

而对于小林的这个决定,家里的家长们都是非常支持的,毕竟孩子好学有上进心,家长们都是很高兴的。

曾几何时,小林的爸爸妈妈经常会坐在一起畅想着孩子考上研究生、考上博士的境况,内心中无形中多了很多的骄傲和自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理想是丰满的,但是现实往往是不尽人意的。在第二年的考研中,小林又落榜了。

看到孩子再一次的失败,小林的父母想到的是安慰小林,并且仍旧坚持支持小林继续考研。

就这样,小林继续备考,并且还购买了专门的考研自习室服务,希望合适的氛围能够增加自己的学习效率,提高自己的考研成功率。

但是很可惜,小林在第三次的考研中,仍旧没有考上。

这时候,小林的父母甚至有点动摇了。

不过,小林表示要继续考研,而当父母的自然也是支持,于是,小林就开始了为第四次考研准备着。

第四次考试到来的时候,小林的父母都非常的紧张,而结果出来的时候,小林的父母一改以前支持小林考研的态度,并劝说小林不要继续考研了。

面对不支持自己的父母,小林的考研态度也是有所动摇,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继续考研比较好,还是就此打住。

对于小林父母的态度,很多人觉得他们“不负责”,但是明眼的网友却道:孩子屡次考研不中的背后,是父母的无奈和心酸。

如果知道了这些心酸,恐怕就能够理解父母为什么不继续支持孩子考研了。

为什么父母会不支持孩子考研?

不是父母“不负责”,恰恰是因为负责才这么做

1)继续考研或将耽误孩子的各种机会

一般的大学生毕业的时候,都是22岁,在经历了4次考研之后,已经到了26岁

要知道,大学毕业到孩子28岁之间,是孩子发展的黄金机会,比如找工作,比如职业发展,比如情感生活等等。

如果孩子经过了多年考研仍未上岸,就不适合再继续考研了,因为考研已经耽误了孩子的很多机会。

比如孩子考研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而我们要知道,如果孩子能够在毕业之后就加入工作,经过几年的经验累积,恐怕已经获得考研才能获得的理想工作了。

所以,考研考几年不上岸的话,要及时止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继续考研将会有损孩子的心理健康

曾经有一个亲戚家的孩子,27岁了还在考研,但是亲戚们都不知道,结果过年串门的时候,很多亲戚就习惯性的问起“在哪儿工作?”、“咋不听结婚的事儿?”等问题,其实这都是些客套话,但是孩子听在耳朵里,却像是听到了无尽的讽刺。

加上这几年来,孩子一直是深居家中备考,从来“不问世事”,缺乏人际沟通、缺乏社会经验等,导致亲戚的孩子“人大心不大”,并且越来越敏感,很明显心理环境已经出现了畸形变化。

如果继续考下去,恐怕会成为孩子回避社会的一种方式,哪怕考上了,估计孩子也不愿意去上,而是要找各种理由待在家继续考研。

3)继续考研会大大增加家里的经济负担

不停的考研,也会导致家庭的经济压力增大。本来,大学毕业之后,孩子应该工作赚钱的,但是现在,家长仍旧需要负担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开支。

如果孩子参加考研培训班,还有动辄万余的培训费,如果孩子想要清静的环境,还要负担不菲的房租或自习室费用等等。

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负面因素存在,所以有很多的家长才会不支持孩子继续考研。

结语

孩子有上进心,想要不断提升学习、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这是好事。

但是,如果尝试了几次都考不上的话,也要懂得放弃,毕竟事实证明孩子很可能真的不适合考研,及时止损,开辟另外的发展道路才是真谛。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