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昨日,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发布最新民调结果,基层市民对特首李家超及其团队的施政表现打出了6.4分的平均分(满分为10分),这比去年新上任时同类调查得分跌了0.4分。社协认为,李家超上任初期以务实施政和关注民生为重点的做法,令基层对他寄予了较高的期望。

然而,在“蜜月期”结束后,有观点认为,基层感受到持续存在的民生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或会导致一定程度的不满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调结果发布现场。图源社交媒体

01

详细数据

调查于8月16日至9月11日进行,透过该会属下各组织内的基层居民建立的社交群组,及社协基层服务中心的APP,邀请基层家庭参与网上问卷调查,共访问644人,包括18岁以下及65岁以上人士,绝大部分受访者来自基层家庭。

土地及房屋仍然是基层家庭最关心的问题。对于即将发表的《施政报告》,最多受访者(67.1%)希望当局先处理土地及房屋。在综合援助方面,逾半受访者(55.4%)认为,当局应每年兴建35,000個公屋单位,确保轮候“3年上楼”,有48.1%的受访者希望制定時间表,在未來10年“告別劏房及笼屋”。

民众承认李家超有经济头脑,但在“照顾弱势社群”方面,做得不够好。数据显示,最多受访者(68.0%)认为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是非常好或颇好,其次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63.4%)及增加就业机会(62.9%)。至于颇差或非常差的范畴,最多人认为的是照顾弱势社群(46.3%)、增加土地及房屋供应(41.5%)及加强劳工保障(40.2%)。

02

基层有所呼,政府有所应吗?

香港的土地及房屋问题常年为人所诟病,“鸽子笼”、“监狱房”是人们对狭小的香港住房最形象的描述。其中,劏房以面积极小、环境最恶劣为众人所熟知。其实劏房就是人为隔间,一个屋宇单位被分间成两个或以上的单位,原有的非结构间隔墙可能被拆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社交媒体

根据2021年人口普查,全港约有108,200个劏房单位。这些劏房单位合共为107,400个住户及215,700名人士提供了居所。劏房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数为15280元,比全港住户低了近乎一倍,人均居所楼面面积中位数比全港住户少了123.8平方呎,仅有64.6平方呎,即6个平方米。

为了改善紧张又迫切的住房问题,截至2023年9月,香港共兴建了258个公共屋邨,单位总计超过85万个,但这还远远不够。

去年的《施政报告》针对这一点,提出了兴建“简约公屋”,目标在未来五年兴建约三万个简约公屋单位,以尽快填补短期公营房屋供应不足的缺口,并改善居住于不适切居所的市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

“简约公屋”终究只是缓兵之计。昨日房屋局局长何永贤表示,未来10年已有足够土地提供36万个公屋单位,而需求约为30万个。若真如此,这意味着未来10年内,有住房需求的香港人都将能顺利“上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家超昨日(17日)与何永贤和麦美娟探访一个居于元朗的劏房住户。图源社交媒体

在“照顾弱势社群”方面,港府也在尝试不同手段。

香港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昨日(17日)表示,继荃湾及南区关爱队成立后,其余16区关爱队会分成几批审核,9月内16区关爱队将陆续起动。

关爱队全称为地区服务及关爱队伍,于2022年《施政报告》中提出。负责范围包括探访有需要居民、送赠物资,协助处理紧急事故,并协助政府传递信息及向政府报告民意等。凝聚社区资源和力量,支援政府地区工作和加强地区网络。

关爱队有三大特点,分别是:凝聚资源、覆盖全港、小区为本。恒常的工作包含探访长者和有需要的住户。提供公共和社福资讯,并协助申请相关服务,转介专业服务,家居或其他支援服务(如清洁家居、中医义诊),招募和培训居民成为义工。

这种细而广的组织网络无疑对“解决民生忧难”有很大帮助,只有深入社区的人才会了解弱势社群的切实所需,并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伸以援手。

荃湾区关爱队自成立后已接触区内2800多户,并提供了数百次简单家居维修及支援服务(例如安装扶手、更换灯泡及清洁地方等)。

这些看起来细微又渺小的帮助,却是长者们难以独立完成的工作,这能真切地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荃湾民政事务专员暨荃湾区关爱队总指挥区家盛与荃湾区关爱队探访区内长者户,建立联系及为他们提供基本服务

一个政府能把经济的蛋糕做大,固然是本事。但如何把蛋糕切分合理,不养出太多的胖子,也让人人都不饿肚子,多数人身材适中而健美,是一道难解的必答题,让我们一切期待李家超的答案。

(编辑:纳婕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