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0年,一个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前往福耀公司求职。当时的福耀刚刚兴起,吸引了众多人才的目光。然而,50多岁的曹德旺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位大学生的简历,随手将其丢进垃圾桶,并冷冰冰地说:“你去锅炉间,拉板车吧!”

这位大学生的名字叫陈居,他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面试完毕后,曹德旺安排他到锅炉房工作,并对他的简历毫不在意。

当时的90年代,大学生是香饽饽,到哪里都备受争夺,受到各方追捧。然而,陈居选择了刚兴起的福耀公司,因为他在路上看到了一则关于福耀的广告,宣称要成为汽车玻璃行业的典范。

当时的锅炉房是个艰苦的工作环境,里面都是一身力气的壮汉。陈居的出现引起了其他工人的议论,大家开始质疑这个大学生是否真的有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

起初,陈居默默忍受着其他工人的嘲笑和指责。他每天兢兢业业地在锅炉房里挥洒汗水,用小推车将废弃的玻璃残渣一车又一车地拉到外面。他并没有气馁或离开,而是选择坚持下去。

在锅炉房里,陈居显得格格不入。其他工人对他的身份持怀疑态度,甚至开始将问题和责任都推到陈居身上,把他当成了"背锅侠"。

陈居从一开始的与众不同,逐渐淡化为众人中的一员。连锅炉房的看门老大爷都心疼他,劝他换一份工作。

然而,陈居没有听从老大爷的建议,而是选择在锅炉房默默耕耘了整整七年。七年的时间,曹德旺甚至忘记了自己曾经面试过这位大学生。

直到有一天,曹德旺在查看各个部门的汇报时,意外发现了陈居的存在。他了解了陈居这几年的情况后,决定将他叫到办公室。

在办公室里,曹德旺直截了当地问道:"你说你是个大学生,为什么不要求调岗位,每天给他们背锅?你是怎么想的?"

陈居的回答让曹德旺受到了启发。他说:"曹总,我需要这样的锻炼,也需要让自己沉淀下来。这几年的经历让我有能力去面对更多的困难。"

曹德旺没有想到自己当初无意中种下的种子,竟然能在这么多年后茁壮成长成参天大树。

他注视着陈居,直接说道:"明天去销售部报到!"

经过七年基层工作的历练,陈居获得了面对各种客户挑战的能力和自信。后来,他甚至被任命为福耀集团在香港的总经理,负责公司在香港的进出口业务。1999年,曹德旺又将他任命为福耀集团的副总裁,负责海外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德旺是一个善于发现人才的人,同时也深知福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他明白,一个人的才华只是一方面,只有那些能吃苦耐劳的人,才能真正获得成功。

在中国富豪排行榜上,曹德旺的名字并不位于前列,甚至无法进入前100位。然而,他的慷慨捐赠使他成为中国慈善捐款最多的人,因此在业界被誉为"首善"。

最近,曹德旺再次捐出100亿的巨款,用于建设一所公办理工科技大学。这所大学的目标不是以盈利为导向,而是专注于加强我国当前相对薄弱的理工科专业,助力中国科技领域发展,并誓言要为中国科技争光。

在他的自传《心若菩提》中,曹德旺对自己进行了评价:"我是一个俗人,既爱贪杯也会生气骂人,既有耐心、善心也会贪恋红尘。谁骂我都行,但就是外国人不行,因为在国外,我代表的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