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南日报大厦及“新闻眼”(辜晓进 摄)

先要做一下题解。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于1999年,那时成立报业集团的门槛很高,要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双重批准。所以自1996年广州日报成立中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后直至1999年,全国只批准了16家报业集团,其中地市级报业集团只有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深圳特区报业集团、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和沈阳日报报业集团。所以多年来,包括网上几乎所有资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都是河南报业的代表。但我们发去的调研公函,却被要求更改为“河南日报社”,不再称“集团”。再问,方知作为河南省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事业法人已于去年被注销,而成立于2004年的完全企业化的“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仍在运营,且公司不再设总编辑等岗位。

但河南日报事实上是一个媒体众多、业态丰富的大型报团或报系,有6000多员工,100亿元资产(净资产48亿元),甚至还拥有一个具有教育部学历教育资质的开封科技传媒学院,在校生多达1.9万。在新闻出版署今年公布的《202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中,河南日报的“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排名第六,仅次于上报集团、浙报集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成都传媒集团、江苏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还列于其后(上述7家报业集团均已纳入我们的“典范”个案并调研完毕)。河南日报在融合转型方面也积极进取,旗下11个客户端中,河南日报客户端累计下载量已于本月2日超过1.2亿;2021年才正式上线的“顶端新闻”客户端发展迅速,风头正劲。曾在中原地区一纸风行的《大河报》,现在也发展成拥有网站、客户端和多种数字端的综合媒体。更令人吃惊的是,河南日报的手机报不仅仍在运营,而且正继续发挥其“点对点”传播的独特优势覆盖千家万户,并与中国移动等合作转型为具有类似于微信公众号功能的“5G消息”,据称年营收近千万(最红火时有2000万用户)。这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传播新现象。

河南日报社仍在出版的最新一期九报一刊,其中《新闻爱好者》已跻身“C扩”(辜晓进 摄)

我和项目助理、研究生柏朝阳于9月6日、7日两天在河南日报社调研。承蒙报社总编室主任万川明(近日刚升任副总编)和办公室主任刘静沙等的支持与安排,我们分别与河南日报社总编辑孙德中(规划发展部主任陈天文、办公室主任刘静沙参加)、大河网络传媒集团和大河报总编辑李铮(大河报董事长王世伟、大河网执行总编辑张培君参加)、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顶端新闻董事长关国锋、传媒技术中心副主任张帅、中心产品经理任思雨等进行了深度访谈。今年一月才到任的河南日报社党委书记兼社长刘雅鸣女士和我们见了一面后,就匆匆赶去开会了。我们在的两天,她似乎一直在会上,她委托孙德中总编辑代她回答了我们的问题。

由此也心生感慨。从去年9月启动这个项目以来,幸得各家媒体重视和支持,调研的日程总体顺利,但也受到两种因素的干扰:一是疫情,二是领导们政治学习或参加业务之外的务虚会。这次去河南日报调研,也是避开了领导们必须参加的连续数日的“主题教育”活动。我想,眼下的中国报业,普遍面临转型和生存的艰巨任务。报业领导们打醒十二分精神、使出浑身解数,也不一定能完成使命,却要将大量的精力分散到无休无止的各种政治学习和非业务务虚会议中。推衍至其他单位,情况也类似。人的精力有限,难免顾此失彼,以虚冲实,真的符合国家利益?

调研前一天,专门去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拜访了张举玺院长,参观了郑大新校区。晚上院长做东,在“和记”享受了迄今尝过的最美“烩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刘雅鸣社长合影(柏朝阳 摄)

与孙德中总编辑(右)和陈天文主任访谈中(柏朝阳 摄)

与李铮总编辑(左2)、大河报董事长王世伟(左1)、大河网执行总编辑张培君(左3)访谈中(柏朝阳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关国锋董事长(右)访谈后合影(柏朝阳 摄)

与张帅、任思雨等访谈中(柏朝阳 摄)

与郑州大学张举玺院长(右)在他办公室合影(柏朝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