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9月16日,由中央美术学院、景德镇陶文旅控股集团共同主办,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共同承办的“笔触、曝光、算法——中央美术学院影像艺术展”在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研究院院长、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吕品昌教授担任艺术总监,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王川教授担任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谭斌,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馆长黄镇担任展览统筹。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邱志杰,景德镇陶文旅控股集团董事长刘子力,参展艺术家代表冯梦波、祁震,以及中央美院相关院系部门负责人出席了展览开幕式。中央美院发展规划处处长王姝主持开幕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邱志杰致辞

“27000年前的陶片、6000年前的青铜器、500年前的油画、1830年前后的摄影,1970年的电脑以及千禧年的网络在当时的语境下就如同今天的人工智能,就是那个时代的科技艺术”,邱志杰在致辞中表达了自己对“科技艺术”的理解。在他看来,作为曾经科技艺术代表的摄影,也曾对绘画产生巨大的冲击,并引发当时艺术家对绘画的再思考。如今,摄影也走到了绘画的位置,面临着来自“人人都是摄影家”的专业性和人工智能的双重威胁,这种威胁迫使摄影及影像艺术家们开始思考“摄影何去何从”,并不断创造,此次展览正是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家们对这个问题的回应与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央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研究院院长、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吕品昌

吕品昌在致辞中表示,摄影的发展和科技的发展及科技技术的演进与繁荣息息相关,这也为以摄影和影像作为创作手段的艺术家们带来了持久的命题和任务,他们既要面对技术保持敏锐感知和大胆尝试,也要时刻提防为了技术而技术,而被技术所主导,失去艺术探索与创作的根本本质的问题。此次展览正是中央美院在摄影专业艺术成就与成长中的成果的阶段性的总结与展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院长冯梦波致辞

“我是1987年考入中央美院的,可以说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人工智能的全过程”,冯梦波在致辞中感叹科技进步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之大的同时,也谈到媒介背后的“人”才是最重要的,无论是ChatGPT还是midjourney,终归只是平台和工具,最终有趣的还是那些提供了丰富语料的作者和提问者,否则几次迭代后就会枯竭。无论电脑技术多么发达,也无法取代摄影这一直面现实的传统媒介。此次摄影展览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瓷都展出有其特殊意义,我们最终关注的还是人这一主体的创造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王川策展人致辞

“展览是学术思想的体现,包含着参展艺术家和策展人对一个问题的学术判断和学术态度”,策展人王川在致辞中阐释了作为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成立八年以来的第一个摄影及影像展览的策展初衷。他谈到,在今天,摄影已经成为了广义的大众化视觉媒体,面临着来自技术和本身的挑战,摄影的专业性和价值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摄影的根本属性是什么?”这是中央美院每一位与摄影相关的艺术家时刻在思考的问题,他们不断挖掘摄影与技术、与绘画的关系,这也是此次展览主题“笔触、曝光、算法”的题中之义。此次展览规模有限、数量有限,但我们可以走进背后的创作者,领略他们的思考,同时管窥摄影媒介在中央美院这样一个独特环境中的成长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景德镇陶文旅控股集团董事长刘子力致辞

景德镇陶文旅控股集团董事长刘子力在致辞中回顾了在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举办的35个展览,在这里,既有传统的泥塑展,又有科技感十足的摄影展,既有中央美院老先生的经典创作,又呈现着艺术教育的最新成果,他期待未来将有更多的展览与艺术呈现于此。同时,他阐释了“真实美好多样性”“亲切精致浪漫”的年轻态陶溪川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央美术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王姝主持开幕式嘉宾合影

今天,摄影这株十九世纪的科技艺术奇葩被迅速迭代的科技不断赋能,现已成木成林。技术的演进繁荣了摄影,直接导致其媒介版图的极度扩张和体量的激增。摄影在不同的点位上与不同领域不断交融出新的内容,生成着新的样貌。与此同时这个过程也稀释了它原有的神秘感,甚至削弱了它在人们心目中固有的地位。而对于以摄影作为创作手段的艺术家们,则面临着一个持久的命题和任务,即在对技术保持敏锐感知和大胆尝试的同时,时刻提防自己沦为其俘虏或被其主导。而面对最初的对标对象,我们坚信摄影与绘画已经历时百年的相伴而行仍将继续,互含彼此、相互驱动,相映成辉。

此次展览以中央美术学院世界一流美术学科建设为背景,聚焦近年来中央美术学院摄影艺术创作的关键特征,同时又不局限于摄影媒介的传统边界,通过15位央美师生的90余件的作品,展现艺术家们为回应这些典型问题所作出的探索与尝试,共同构成一份形态多样,语汇丰富的当代学术样本。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观察与梳理,策展人试图向观众展示摄影在中央美院学术体系中生长存续的状态,揭示隐藏于作品背后每一个个体的创作逻辑,以及表象与规律之间具有普遍性的内在关联。

展览将展至2023年11月16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笔触 曝光

展览作品(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邱志杰《光写书法:24节气之秋分》摄影90x120cm 200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冯梦波《猿人像》摄影 (立体光栅) 72×102.5cm 2012年 版权归艺术家及仁庐所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川《 PXL X:石器之巅 》收藏级艺术微喷180×120cm(尺寸可变)2023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姚璐《可以进去的紫禁城》收藏级艺术微喷60×60cm 202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缪晓春《陀螺舞》三维电脑动画 10'30'' 2017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曦《中国记忆之航母style》布面油画 150×180cm 2012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宗宁《仿破奇术赖光袴垂为搦》哈内姆勒纯棉硫化钡纸打印 570cm×230cm 2021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柳迪 Animal Regulation No.4 收藏级艺术微喷 110x146.7cm 201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於飞 《彩色雕像063》收藏级艺术微喷220×150cm 2011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冷文《Cross the Sea-有人吗?》布面灯箱 100x67cm 2021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祁震 《气印想象》互动影像装置 尺寸可变 2023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舒善艺《汤池》 收藏级艺术微喷 67.5×120cm 2023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艳芳《故国梦重归-戏台》收藏级艺术微喷 110×235cm 2013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肖嘉伟《黑夜里被照亮的树-10》收藏级艺术微喷 163×120cm 2023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陆峰《明确的模糊——THE AND》80×120cm 布面丙烯 2023年

笔触 曝光 算法

展览资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笔触、曝光、算法

中央美术学院影像艺术展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景德镇陶文旅控股集团

承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

艺术总监:吕品昌

策展人:王 川

展览统筹:黄 镇 谭 斌

策展助理:胡经纬 金雪滢

参展艺术家

陈 曦 杜艳芳 冯梦波 冷 文

柳 迪 缪晓春 祁 震 邱志杰

舒善艺 王 川 肖嘉伟 杨陆峰

姚 璐 於 飞 宗 宁

展览时间:2023年9月16日—2023年11月16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景德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