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9年,泰和县附近的水沟里,一辆吉普车四脚朝天地翻在了路边,司机的位置上空无一人。

村民们得知消息后纷纷赶来救援,可惜的是,还是晚了一步,车上的贺怡部长永远离开了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些谜底:贺怡部长是谁,她到底是一位怎样的人物?为何会出现在那里?司机到底又去了哪里?

革命女性的榜样

贺怡,出生于江西省的黄竹岭村,从小就聪明活泼,她很早就接受了革命思想,加入了共青团组织,与姐姐贺子珍一起宣传革命思想。

她和“十姐妹”讲演队的队员们深入乡村,为妇女们带去解放思想的“春天”

后来,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革命环境变得更加严峻,贺怡按照组织的安排进入学校进修提升自己。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贺怡全身心投入到抗日斗争中,当时她作为通讯处和统战部的部长,她深入群众,普及全国的抗日形势,呼吁社会各阶层团结起来,为刻不容缓的抗日形势积极奋斗。

她不顾危险,在学校、车站等群众聚集的地方演讲,激发大家的抗日热情,她的工作态度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受到了陈毅的夸奖和同事们的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0年,国民党在广东实施了“反共”“限共”的政策,贺怡同志在一次任务中不幸被捕,在狱中,她遭受了非人般的折磨,但她不屈不挠的个性,一直没有泄露任何关于革命的信息。

后来她实在无法承受长时间的折磨,吞下了自己金戒指,决定以死明志,然而,吞下戒指后瞬间感到剧烈的疼痛,晕厥了过去,幸运的是,刚好得到我党人员的营救,她得到了及时救治,才得以保住性命。

经过医生手术,贺怡的胃被切除了一半还多,从此身体大不如前变得无比虚弱,然而即便是如此,在短暂的恢复之后,她又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中,贺怡同志的革命气节真是令人钦佩。

长征前姐姐托付亲子

说起贺怡的姐姐,大家应该都知道,她就是贺子珍,贺子珍不只是毛夫人,她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革命同志,她是井冈山第一位女红军、女共产党员,在当时都称她为“井岗之花”

她有坚定的革命信念,用热血浇灌理想,以信念燃烧誓言,一直战斗在革命的前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井冈山这个革命的摇篮里,贺子珍与毛泽东相识相知,他们因为共同的革命信仰走到了一起,共同度过了十年的艰苦岁月,这十年的革命岁月是艰难的,但他们一起经历了磨难,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

贺子珍并不喜欢穿红装,却热爱武装斗争,她拥有出色的指挥才能和战略眼光,曾经怀有身孕的她在战场上利用环境和材料成功地打赢了黄洋界保卫战,守住了井冈山根据地,她还曾舍生忘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伤员,自己却身受重伤,鲜血染红了土地。

长征即将开始,为了安全起见,组织只允许少数女同志随行,其他家属都不得不留下,贺子珍和毛主席也不例外,迫于无奈只好将儿子毛岸红托付给了弟弟毛泽覃和贺怡二人。

贺怡夫妇二人与留守部队一起继续与国民党斡旋,但是,主力部队的撤离使得留守部队的战斗变得极其困难,随着战士的不断 牺牲,队伍迫于无奈只好转移,毛岸红被送到 一个老乡家暂时寄养。

1935年,毛泽覃在一次激战中英勇牺牲,当时,贺怡正在参加一场会议,一个红军战士急匆匆的走了进来,贺怡颤抖着问道:“是不是泽覃出事了?”

得到战士的肯定回答后,贺怡沉默了很久,没有说话,丈夫的牺牲让她一时间失去了依靠,她伤心不已。

会议结束后,她找到战士了解了丈夫牺牲的经过,痛哭过后,她又安下心来,投入到工作当中。

从那以后,毛主席的儿子毛岸红也失去了消息,贺怡没有完成姐姐的托付,也成了她心中永远无法释怀的伤痛。

贺子珍在1948年回到祖国时,见到了分别多年的妹妹贺怡,贺怡满怀愧疚地说:

“毛毛失去消息后,我一直在找他,当时情况紧急,泽覃带着毛毛容易被敌人发现,所以只能将他暂时转移,可惜,他还没来得及告诉我地址就牺牲了,是我对不起你,没有好好完成你的托付,我一定要找到毛毛,让你们一家团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寻亲途中,身亡车祸

1949年,贺怡南下接回了自己的儿子,在回程的途中,她不断的打听毛毛的消息,但一无所获,直到有一天,收到同志传来的消息,是关于毛毛的下落,当时贺怡激动不已,但就在路过丰塘桥时,车子却翻进了路边的水沟里。

当晚,附近的村民正在开群众大会,听到外面传来“救命”的声音后,他们急忙出来查看。

一走出门,就看到汽车的大灯照在屋外的树上,根据灯光的痕迹,有人很快来到了事发现场。

在火把照耀下,发现司机已经不见了,当他们打开车门救出第一个人时,见到他身穿军装,腰带佩枪,他一站稳就要鸣枪,说有土匪

他的描述让人们明白了司机的去向,他拿着包向东边逃跑了

然而,黑夜中,人早就没有了踪影,村民们只能先救出车内的人。

天气寒冷,村民们赤脚下水,费尽力气,但只能先救出后座的两位乘客,分别是贺怡的儿子和古柏同志的遗孀曾碧漪,而贺怡和古柏的儿子因为坐在前排,车体又严重变形,无法及时救出,最终不治而亡。

贺怡遇难的消息传来,众人震惊,贺怡的战友陈毅也表示哀痛,陈毅和贺怡相识于卢沟桥事变后,面对严峻的抗日环境,我党需要与国民党合作,但是许多同志无法接受与反动派合作。

陈毅负责向同志们进行开导和沟通,他对贺怡以大局为重的思想,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忆起往事,他长长叹息道:“这样的好同志为何会死于意外?上天何其不公啊!”革命队伍再次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同志,但是不断有新的同志加入革命的潮流,充实了我们的队伍。

贺怡的牺牲,让很多身边的亲友和同事们感到很是惋惜,年轻的她本该有着大好的前程,却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离开了我们。

离世后,她的三个孩子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得到亲友的培养,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

那场车祸中幸存的贺麓也成为了我国导弹技术专家,在钻研近百万的导弹技术资料后,他提出了自己的导弹控制方案,并参与了中国第一枚导弹的设计,毛毛还是没有任何消息,永远地留在了人民中间,与群众血肉相连。

在当时贺怡的遭遇让很多人意识到,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环境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和平稳定,革命仍需努力,也正是我们的先辈们以付出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所以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结语

身处五星红旗下的我们应该铭记新中国来之不易,牢记“抛头颅洒热血”的年代,时刻牢记国家软弱就会遭受欺凌的教训。

我们只有勤奋努力,奋发图强,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而前进不止,才能告慰革命先烈的英灵,让所有为建立新中国做出贡献的英烈们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