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制造”正在逐步成为中国制造业版图一颗闪亮的星星。
从数量来看,全球10%的笔记本电脑、20%的液晶显示屏在安徽生产,全国每3台冰箱、每4台洗衣机、每5台空调中,就有1台是“安徽制造”。2018年以来,安徽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居全国第5位。2022年,安徽省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9万亿元,居全国第10位。
从质量来看,“安徽制造”也堪称卓越。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上天,世界最薄0.03毫米柔性玻璃实现40万次弯折,京东方的屏幕被用于各种电子产品畅销全球,蔚来汽车不断推出新车型惊艳消费者……
在历届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安徽制造的精品都让各界人士惊叹不已。今年9月20日,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合肥开幕,又将呈现晶圆级封装直写光刻机、本源量子计算机、动态随机存储芯片等安徽制造新产品新技术,集中展示稳态强磁场、超导核聚变等大科学装置,全方位、多维度展示智能绿色制造强省的成果。
安徽制造何以欣欣向荣?新兴产业无疑是最强动力源。
向新而行 双向奔赴
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有一句广告词——向新而行。简简单单四个字,却与安徽制造业发展战略不谋而合。
2021年,安徽省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新兴产业聚集地的意见》,提出:“十四五”时期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数字创意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生命健康产业、智能家电产业、新材料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
就在《意见》出台同期,比亚迪汽车“押注”合肥,在长丰(双凤)经开区投资建设比亚迪合肥项目。2022年6月30日,第一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合肥基地下线。
这样的“双向奔赴”,在安徽不断上演。安徽省专门建立由省领导牵头负责的十大新兴产业省级专班推进机制,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产业发展新打法,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在更大市场空间汇聚资源。
蔚来汽车先进的制造基地 杨抒怀 摄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安徽省近年来已吸引了德国大众新能源汽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蔚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等一批百亿、千亿级重大项目落地。目前,安徽省已集聚了蔚来、大众、江淮、奇瑞、比亚迪等诸多新能源车企,极大提升了产业发展规模和层次。2022年,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超52.7万辆,居全国第七位。今年1-7月,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高达42万辆、居全国第4位。
“打法”丰富 成效显著
走进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展厅,一款显示梅花图案的屏幕缓缓卷曲又缓缓伸展,尤为“吸睛”。近年来,维信诺积极布局柔性AMOLED技术等前沿地带,成功创造多项世界第一。
对于新兴产业发展,安徽各市都有各自不同的“打法”。譬如合肥市就倾力打造“芯屏汽合”“急中生智”产业地标,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针对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合肥市已集聚了京东方、康宁、长鑫存储、维信诺等一批卓越企业,形成“从砂子到整机”的布局。2022年,合肥市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规模突破2700亿元。
近年来,光伏新能源产业在安徽异军突起。滁州市提出,全面打造“世界光伏之都”,重点构建面向全球光伏产业供应链的光伏电池片、组件、光伏玻璃产业三大产业集群,形成具有国内比较优势的逆变器、光伏建筑一体化、辅材辅料、储能、双碳人才培育五大产业基地,打造光伏装备、水面光伏浮体材料、石英制品三大先进装备制造应用优势产业,布局光伏前沿技术、组件循环再利用、氢能装备及应用、新型电力系统装备及应用等前瞻性四大先锋产业,形成滁州市光伏产业“3534”发展蓝图。
为此,滁州市大力拓展产业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等模式,2022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4个,总投资1543亿元。目前,滁州市已集聚包括隆基、晶科、东方日升等国内巨头在内的光伏新能源上下游企业57家,建立起硅片、玻璃、电池、组件、背板、边框和封装胶膜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截至2022年底,滁州市光伏产业产值达873亿元,连续两年增长超100%。
对于新兴产业集群的谋划,安庆市也颇有独到之处——利用既有优势产业不断延链补链。化工新材料产业是安庆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安庆市“十四五”规划的两大千亿产业之一。依托安庆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安庆市以炼化一体化为突破口,以集群化、链条式发展为主线,重点发展石油化工产业链、电子化学品及新能源、涂料、特种化学品和医工医药(双生产业)等产业集群,集群集聚效应日益凸显。近年来,安庆市化工新材料产业年均增长超20%。
其中,医工医药“双生”产业又是安庆市着力开辟的新赛道——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向下游医药发展。2022年,安庆市“双生”产业拥有规上企业70家,产值214亿元,产品主要涵盖生物医药、现代中医药、医疗器械、精准医疗、医养康养等细分领域。
产业新,活力强。据统计,2018年以来,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由24.7%提高到41.6%。在新兴产业的带动下,安徽省GDP于2022年突破4.5万亿元,首次跻身全国前十。(许霞 杨洲 李波)
来源:皖美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