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开国中将鲍先志,他在抗日战争中多次精心组织战争,力求发挥每个战士的优势,几乎每一次战争他都能取得最大的胜利。
他凭借过人的勇猛和坚强意志,成为军队中最可靠的猛将之一,给了敌人无数次沉重打击。

他做的这一切无关个人荣耀,全都是为了人民,为了保家卫国,可是他似乎并不想回家,还曾大骂族人。
这究竟是为什么?离家多年他真的一点也不想念亲人们吗?

文武全才
鲍先志自幼父母双亡,他从小是被叔祖父抚养长大的,生活十分贫困。
但是这种残酷的现实更加激发了他的斗志,所以他很小的时候就主动参加了儿童队,长大成人后,便立刻加入了红军,为了革命忍痛放下了家人,从此踏上了壮美的革命之路。

第一次反“围剿”斗争结束后,他便担任了红四军第10师28团的一名战士,不久后便因为作战勇猛而受到了上级的赞许,被提升为了班长。
第二年6月,鲍先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正式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

有一次战争爆发,鲍先志紧紧地将所有材料收纳于一个包袱之中,紧紧地背在了背后。
战争结束后,鲍先志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打开包袱,仔细检查材料是否遭到损毁。

打开才发觉,虽然材料完好无损,却发觉有一本书被刺穿了,他回忆起当时与敌人近距离搏斗的场景,原先,在与敌人的刺刀交锋中,敌人成功从鲍先志背后刺了他一刀。

幸好,正是包袱中那本书挡住了这一致命一击,否则若那一刀破皮入肉,鲍先志恐怕已难逃一死。
但是鲍先志并没有因为自己保住性命而庆幸,他想的是,还好这些资料都没有被严峻损毁。

自此这件事情在军中成了一段佳话,他的这种高尚人格实在是令人钦佩。
在生活中鲍先志还是一个极富个性的人,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将领,也非常擅长书法、绘画等文艺项目,参加过不少次军中的文艺演出。

他在闲暇时间最大的乐趣就是博览群书,可谓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好党员。
就是这样一个为了祖国和人民,情愿将生死置之度外,文武双全的优秀将领,却在回乡时,公然抨击族长。

抨击族人
在1947年6月,英勇作战的鲍先志荣升为第六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随着部队返回久别的大别山。
司令员王进山了解到鲍先志是麻城人后,亲切地对他说:“先志,再往前走就是你的故乡了,你好好准备一下,回去看看吧。”

当年离开家门时,鲍先志已经结婚,并且妻子已怀有身孕。但是为了革命事业,他无暇顾及家人,最终还是毅然离去了,他又何尝不想念妻儿。
在1949年,他终于带着中将的军衔回到故乡,但却与他预期的情形大相径庭。

回到故乡后,他发觉老宅已是一片破败,亲人的下落也不明。

“善良”的族长鲍继水得知两人的困境后,便抓住这个机会,将他们卖到了距离家乡200多里的郭家港。
这个族长,看似“好心”,但其实是个冷酷的人贩子。
从此族里再没有人知道她们娘俩的消息。

得知事情经过后,鲍先志非常生气,他怒吼道:“是我对不起老爹,是我对不住妻儿啊,狗日的族长怎么不卖了自己的妻儿?”
不过鲍先志稳定好情绪后,并没有太过着急,最起码知道妻儿还活着,他心中的石头也算临时放下了。

他冷静地对乡亲们说:“红军回来了,国民党反动派很快就会垮台了,你们受苦受难的日子也马上就要结束了,大家要组织起来,听共产党的话,同反动势力做最后的斗争。”
说完,他便随着部队的继续南下了,很快来到了收买妻儿的这个村庄。

虽然找到了亲人的下落,但是很遗憾,因为战乱的原因,妻子和儿子已经跟随继父到了外地,后来妻子因疾病不幸离世了。
后来鲍先志仍旧锲而不舍的寻找孩子的下落,最终孩子回到了他的身边,他站在妻子的坟前嚎啕大哭,他觉得都是因为自己的疏忽,才让妻儿遭受了如此磨难。

后来,鲍先志便再也没回过家,但尽管如此,他的心中也还是心系着家乡的。
宽宏大量老将军
鲍先志对家乡充满着爱恨交错的感情,他的子女们都深刻理解这一点。
尽管曾经也确实恨过,但对于鲍先志来说,家乡仍旧是他的根,是他最渴求回到的地方。

他把家乡亲人的幸福当成自己的使命,每当家乡有困难,他总是会送去许多帮助,他曾多次大方赠送解放鞋和军大衣,每次数量众多的解放鞋和军装常常填满了行李箱,这都表达了他对家乡亲人的关怀。

他明白家乡人民所面临的困境,也始终认为帮助他们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所以,其实在鲍先志心中,爱是远胜于恨的。

鲍先志对孩子们说:“我的家乡虽然有很多亲戚,但并不富有,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应该尽力提供帮助。只要我们有能力提供帮助,我们就应该多尽一份力。”

在1986年,鲍先志因癌症住院治疗时,得知家乡一条河阻断了两岸之间的交通,给居民出行带来了困难。

尽管身体状况堪忧,他还是亲自写信给麻城市委和市政府,请求拨款支持修建桥梁,这一请求立刻得到了的回应。
后来鲍先志到了晚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带领全家重返老家。

1991年,在鲍先志逝世三年后,子女们终于实现了他的遗愿,将他的骨灰葬在了老家——那个让鲍先志魂牵梦绕的地方。
后来著名的红色影视剧《闪闪的红星》中,所描述的潘冬子人物原型就是鲍先志的儿子鲍声苏。

这部作品一经问世,便受到了观众们一致的好评,剧中的任务如鲍声苏当年一样,虽然受尽了欺压凌辱,但始终坚强不拔,也许这就是传承的力量吧!
而对于鲍先志来说,虽然族长狠心地将他的妻儿卖掉了,可是家乡永远是家乡,那份感情是永远割舍不断的,那是他根,他永远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