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早报记者 张小海

最低生活保证事关困难群众衣食冷暖,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是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的重要举措,是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近年来,随着各项相关配套政策的继续出台,最低生活保证制度在惠民生、解民忧、保稳定、促和谐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有效保证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低保”顾名思义就是最低生活保证,其目的是:解决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问题,这样一项事关困难群众衣食冷暖的惠民解困工程,在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却疑似因一些基层干部公职人员为满足个人私利,把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人员违规评为低保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于2023年8月29日,来到应县民政局就上述问题进行采访办公室主任称,反映内容他知道是2019年审计署核对后发到山西省里面,随后转到应县民政局及相关部门核查的,因县财政局工作人员把名单内容发到工作群内导致全县单位工作人员全知道了此事,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后由警方出面最终才平息事态,记者反映的名单中有领过低保金的也有没有领过的,具体他也不敢说,只说明其中有应县人民医院两名工作人员是领过的,因为原先不是财政供给人员后去武汉支援新冠疫情立功回来后转正的。还有一位是民政局本单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证中心),这位是因自己误将身份证号码输入低保系统导致删不下来,另还有两位局级干部也在反映名单中,主任指着名字说这不可能,要是局长同意可以打开低保系统一个一个查清楚。见到民政局席瑛局长后,席局长表示记者反映的领取低保名单县纪委已在调查中,有一部分大概是属实的相关人员已将违规领取的低保金退缴到县财政,该局2022下半年已有调查结果回复了省里面具体结果“保密”不方便提供记者,后称自己是今年才到民政局主持工作调查后给予回复,又说县纪委要启动问责程序有多名工作人员要给予处分,其中就包括该局的一位分管低保韩姓副局长。

截至发稿未收到该局任何回复,公职人员及其家属享受低保必须备案还有本人申请民政部门要上门核实,单独公示、单独建档和备案应县民政局是否走以上程序?望相关职能部门认真核查此事件莫让为民解困的低保金成为“唐僧肉”。

本报连续予以关注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