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农历九月九日这天,是为传统节日“重阳”,又称“老人节”。那为何称“重阳”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易经》认为:“六”是阴数,“九”为阳数。两九重叠之日,故称“重阳”,也称“重九”。

眼看重阳节将至,有的人家已经开始筹办过一场有意义的节日了。那么,在中国古代,都有哪些传承下来的习俗呢?

登高

《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正是秋高气爽的日子,适合家人朋友登山远望。

因此,九月九日这一天,古人不分男女老幼,只要条件允许,都要登高游玩。既可欣赏自然美景,又能放松心情,可谓一举两得。

那么,在古代重阳节登高有何寓意呢?

1、“登顶长寿”,老人希望无病无灾,百岁安康。

2、“节节高升”,青年期望晋升高位。尤其是“官人”,谁不想再升一步呢?

3、“驱除霉运”,九为老阳,阳极必变。古人登高祭拜,也有趋吉避凶的寓意。

赏菊饮酒

《重阳席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古籍记载,菊花最早产自中国。春秋末年,就有古人广为栽种。因此,在阴历九月盛开的菊花,还有一个美称“长寿之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京杂记》记载:菊花舒,采茎叶,杂黍酿之,来年九月九日始熟。饮焉,故谓菊花酒。

在菊花盛开之际,古代富裕人家就会采摘新鲜的菊花和茎叶,然后与黄米一起酿造,到来年重阳节再拿出品尝。

按照药理的说法,菊花酒有清神明目,减肥降压,治疗胃病之功效。因此,每年喝一点菊花酒有保健养生的作用,还有驱邪抗寒之功效。

插茱萸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属于常青乔木,有浓香,果实可食用。叶子可用药,有驱虫去湿的功效。

《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争折茱萸以插头,辟除恶气而御寒。

在春天,茱萸紫花灿烂;到秋天,结出酸涩紫果。

古人在重阳节登高游玩时,男子将茱萸插于头冠,女子将它制成香囊挂在腰间。

吃重阳糕

《故都食物白咏》:佳果嵌来枣作泥,重阳糕宴事堪稽。

重阳糕又称“菊花糕”,根据地域不同,也有称“桂花糕”的,最终统称“花糕”。

吃重阳糕的历史,可追溯到古老的周朝。

据传,古人在秋收后,制作重阳糕食用。寓意,来年五谷丰登。到了宋朝,重阳糕就成为人们常吃的一种糕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梦粱录》记载:市肆,以糖麪蒸糕,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飣,插小綵旗,名曰“重阳糕”。

宋朝的重阳糕,用米粉和果料加糖制作,然后配以肉丝。闻起来鲜香可口,吃完后唇齿留香。

放纸鸢

《贺新郎 九日席上呈诸友》:挟客凭高西风外,暮鸢飞、不尽秋空碧。

所谓纸鸢,就是今天我们北方人所说的风筝,南方人称“纸鹞”。

风筝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墨子》记载:削竹为鹊,成而飞之,作鸢以窥城。

讲的是公输子做竹鸢,用来打探敌方军情的故事。

隋唐之后,造纸术普及,用纸做风筝日益盛行。于是,就有了最早的“纸鸢”。

华夏传统习俗,古人会在重阳节这天放纸鸢。一是,气候适合;二是,寓意吉祥。

历代诗词与重阳交相辉映,成就不朽篇章。

登高也好,饮酒也罢。所谓重阳,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正是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写照。

最后,引用伟人的一首重阳诗词结尾:

《采桑子 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天地无穷,人生有涯;春秋代序,生死轮回,这是自然大道,谁也无法阻挡青春的逝去。只要保持一颗乐观向上之心,即使暮年也会幸福。

在此,祝大家重阳节快乐,幸福相随,身体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