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73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打怕了西方列强,也打出了一个强大的新中国。
作为人民志愿军总司令、战争的直接指挥者,彭老总功勋卓著,毛主席赞叹道“得良将者,兵强国昌”,对彭老总给予了高度认可。
然而,每次提起朝鲜战争,彭老总都要提起周总理,并直言,
“抗美援朝是我指挥的,可谁知道,周总理的作用比天还大。”
那么,在抗美援朝期间,周总理到底做了哪些事?彭老总为什么说他的贡献“比天还大”?

朝鲜战争爆发,戳破美国阴谋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三八线上冲突再度升级,朝鲜战争由此爆发。
从表面上看,朝鲜战争是一场突发的“黑天鹅事件”,但事实上,自二战后,在美国支持下的南朝鲜李承晚集团,便一直对北朝鲜横加挑衅,蓄意引发冲突。
一个统一的朝鲜半岛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但当战争真正爆发后,美国才发现自己支持的南朝鲜在北朝鲜人民军的猛烈攻势下节节败退。
不到一个月便接连丢掉了汉城、大田、釜山等大型城市,整个朝鲜半岛已经接近统一。
美国只好亲自下场,纠集了所谓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公然插手。

麦克阿瑟擅长两栖登战,带领美军成功登陆仁川海滩

与此同时,美国还将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军收复台湾。
在美国的横加干涉之下,一场朝鲜内战,逐渐演变成国际性的冲突,诸多周边国家被迫卷入。
6月28日,就在朝鲜战争爆发的第三天,毛主席发表讲话,指出“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周总理随之代表政府发布声明,称“杜鲁门和第七舰队的行动,是对中国领土的武装侵略,也是对联合国宪章的彻底破坏”。
在国际舆论场上,美国一直颠倒黑白,将北朝鲜塑造为和平的破坏者,还操纵联合国,通过了支援南韩的决议。

对此,周总理表示,该决议干涉朝鲜内政、破坏世界和平,且没有中国和苏联两大常任理事国参加的会议,根本不具有法律效力。
正是周总理掷地有声的发言,一举戳破了美国的阴谋,指出了美国出动武装部队乃是侵略的本质,为日后中国出兵援朝夯实了道义上的基础。
当美国入朝后,在美军的强大火力之下,北朝鲜人民军只能且战且退,一路退到了三八线以北。
9月29日,美国还宣布,“联合国军”将向三八线发起进攻,朝鲜局势遭遇空前的危机,也对中国的安全构成了更大的威胁。

于是,周总理在随后到来的国庆典礼上公开发言,对美国的无耻行径给予了严厉谴责,并且表示,“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
不仅如此,周总理还指出,中国也不会任由帝国主义者践踏我们的邻国,以斩钉截铁的方式,向西方世界宣告中国保家卫国、支援朝鲜的决心。
组建边防军,支持毛主席
强敌来犯,要想妥善应对,做好万全准备乃是重中之重,在这方面,周总理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事实上,战争爆发首日,毛主席和周总理便有了一番详细的交谈,谈话结束后,两人对战争做出了两点基本判断。
朝鲜军队

一方面,朝鲜人民军敢打敢拼,展现了绝对的斗志,即便美国参战,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打垮他们。
另一方面,二战后,美国跃升世界头号强国,为了与苏联争霸,美国绝不会轻易服输,一定会在朝鲜战场投入大量资源。
综合这两点判断,毛主席与周总理认为,朝鲜战争将持续很长时间,并且反复的可能性极大。
因此,作为我国当时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东北地区将长期暴露在危险之中,而东北的全部驻军不到20万人,而且以农业生产为主,无法起到防御外敌的作用。
可见,增加东北驻军,乃是当时的重中之重。

于是,7月上旬,周总理连续两次召开国防会议,传达中央对朝鲜局势的判断,并且作出组建东北边防军的决议。
会后,周总理给东北地区发出电报。
称中央军委已经决定,将13兵团、第四二军以及三个炮兵师调至东北待命,负责东北边防,必要时出兵朝鲜作战,兵力累计26万余人。
随后,周总理又协调中央军委以及政府的有关部门,负责边防军调运工作。
由于关内外币制不同,在计算兑换时比较复杂,影响了人员调运、物资调配的进度。
周总理又亲自给出解决方案:除武器、弹药、服装等必需物品由军委直接补给外,其他物资均由东北人民政府负责供给。
接到组建命令后,赶往集结地点的东北边防军部队。


此举顺利解决了币制不同引发的问题,大大加快了调运的速度,不仅如此,经过此事之后,周总理又对关内外货币做出调整,实现了币种的统一。
东北边防军组建后的三个月内,进行了高强度训练,为参战做出了一系列准备。
10月初,美军再次向我国边境逼近,军队开到了鸭绿江边,战机甚至掠过我国领空。
就在关键时刻,毛主席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决策,然而当时新中国处于百废待兴之际,一些人对参战还是表示担忧。
不过,周总理始终支持毛主席的决议。

他表示,现在不是我们打不打的问题,是敌人一定要逼我们打,党中央、毛主席决心已定,留给我们唯一的问题,就是考虑如何去争取胜利。
面对强大的敌人,周总理始终临危不乱、沉着应对。
正是因为有他协助毛主席工作,积极参与出兵决策、保证决策的贯彻实施,才为志愿军出兵赢得了宝贵的先机。
指挥作战,保障后勤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彭德怀的带领下,跨过鸭绿江,踏足朝鲜战场,抗美援朝战争由此拉开帷幕。
入朝后,志愿军急需打几场大胜仗来提振士气。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朝鲜战场

因此,毛主席对前三次战役都高度关注,做出了极为细致的部署。
随着第三次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汉城被重新占领,在此之后,毛主席对志愿军作战的指导,大部分都委托周总理来处理。
从第四、第五次战役,到夏秋季防御作战,再到春夏巩固斗争,前线激战正酣,而周总理的工作也愈发繁忙。
他经常凌晨还要与彭老总通话,了解前线战况,据统计,在此期间,周总理起草的电报累计达到了300份之多。
此外,在周总理的指导下,我军还一举捣毁了美国“细菌战”的阴谋。
美军在朝鲜抛洒带菌昆虫 美军在朝鲜抛洒带菌昆虫


进入1952年以后,美军颓势尽显,趾高气扬的美国大兵也开始疲倦,厌战之风在美国盛行。
为了扭转战场上的不利局面,美国竟然丧心病狂地散布带有病菌的昆虫,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我国打起了“细菌战”。
对此,周总理十分重视,他一方面平定军心,另一方面则派遣防疫部队,运送必须的药品和器材。
与此同时,周总理还在政治、外交上发力,揭露美军在前线的无耻行径。
一系列举措之下,美国的细菌战根本没有起到预期效果,在1952年底正式宣告失败。
除了对战场的指挥部署,周总理在后勤保障发挥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
祖国后方为志愿军赶制炒面


大到车辆、经费、铁路,小到服装、食品,周总理事必躬亲,片刻不敢懈怠。
志愿军入朝初期,作战十分激烈,加之遭遇美国飞机的狂轰滥炸,很难生火做饭。
为了解决这一情况,周总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家家户户为前线做炒面。
不仅如此,他自己也投入到这一过程之中,和中央机关的同志们一道动手做炒面,为前线募集了大量食物。
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在周总理的指导下,铁道部、铁道兵和东北铁路管理局通力合作,打造了一条“打不烂、炸不垮的钢铁运输线”。


聂荣臻也多次表示,“恩来同志对志愿军的后勤保障费尽了心血,作出了宝贵贡献。”
争取苏联支援,占据谈判优势
抗美援朝期间,美国及其西方盟友试图将中国排挤在国际秩序之外,在外交方面,周总理也是鞠躬尽瘁、日夜操劳。
入朝之前,周总理便秘密赶赴苏联,与斯大林会面,为志愿军争取苏方的军事援助和空中掩护。
在与斯大林的交谈中,周总理有理有据地说明了中国出兵的必要性。
并对朝鲜战局做出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成功说服斯大林,为中国提供必要的武器与弹药,包括装甲车、坦克、步枪等等。

除此之外,苏联还同意为我国提供大量无息贷款,以及数十万吨钢材,以满足战争初期的巨大消耗。
不过,斯大林对志愿军与美军开战还是持保守态度,周总理提出的为中国提供空中掩护的要求,斯大林并未同意。
然而,周总理也没有放弃,从苏联回国后,他一直默默等待时机。
11月5日,志愿军成功拿下第一次战役的胜利,震撼了全世界,周总理又适时回到苏联,再次与斯大林交流。
志愿军的勇猛表现令斯大林震惊,而周总理高超的谈判手段,也让斯大林完全折服,最终,斯大林改口,同意了空中支援的请求。


不仅如此,苏联还秘密出动战机,前往朝鲜半岛参战,而中国空军,也是在苏联的协助下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
周总理的外交能力,不仅体现在争取援助上,在停战协议的谈判过程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1950年底,正值美军全线受挫,印度等13国提出了停战的建议,美国同意停战,但还是拿出了极高的条件,比如在联合国决议中将中国宣布为侵略国家等等。
对此,周总理当然不会同意,他直斥这一提议是“政治试探和政治欺骗”,二话没说便予以驳回。
1951年1月,周总理主动致电联合国大会,提出了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4项建议,为停战谈判打下基础。

随后,他又落实毛主席“边打边谈”的方针,指挥军队多次向“联合国军”施压,最终促成了1953年《朝鲜停战协议》的签署。
结语
有人说,抗美援朝,毛主席是决策者,周总理是执行者,彭老总是前线指挥者。
的确,不管是战前准备、动员军队,还是保障后勤、促成谈判,周总理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前前后后,默默做出了诸多贡献。
不仅给毛主席分担了巨大压力,也为彭老总的指挥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也难怪,战后彭老总对周总理给予了高度赞扬,除了称赞他“功劳比天还大”之外,彭老总还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百分之六十至七十应归功于后勤”。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您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