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呆着无聊上网,发现这样一则有趣的消息。

一个孩子被老师罚写“罗”字,结果写就写着变了模样,若不是看到最开始的那个字,谁也猜不到它本来的样子。妈妈觉得有趣拍下照片,上传后便走红网络。

可以看到,这个“罗”字在孩子的诠释下,逐渐有了“表情”和“双腿”,连动作也在发生着变化,栩栩如生,简直可爱至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网友们也是一片赞赏的声音,表示:

这字就像画上去的一样,想象力和创作能力都太强大了,没有点艺术细胞还写不出来呢!感觉这字这么一变顿时有了灵魂,有点像甲骨文。

无独有偶,随着现在的家长对创造和想象思维越来越重视,“不走寻常路”的孩子也越来越多。

评论中还有宝妈晒出自家孩子写的字,员外的“员”到最后,已经完全变成一个四肢灵活的小人,感觉这孩子心中藏了一部武林秘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在一片欢乐之下,也有的家长出现了担忧和焦虑的情绪,怕孩子这样会影响对汉字的认知。

孩子独特的写字方式,会不会影响认字?

其实除了上述这样“画字”的现象之外,很多家长应该也发现了,孩子们写字的笔划都自成一派,不写到最后一笔都不知道他在写什么。

在成年人看来,这种不好好写字的方式非常难以理解,也不免让人担忧。但联系孩子的认知发展来看,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7岁前已经上学的孩子属于前运算阶段,此时占据主动地位的是右脑,因而情绪化认知相对理性思维来说更加强大。

也就是说,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更容易理解图像和几何空间,因此写字写到最后都变成了画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专家认为,成年人之所以会追求正确的笔序,是因为这样才能快速写出想要的字,但对于信息时代的小朋友们来说,汉字的输入除了手写之外有了更多途径,因此允许他们用抽象的方式记汉字未尝不是件好事,这对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释放具备极大意义。

对孩子进行汉字启蒙,家长可以怎么做?

1)给孩子讲文字的历史

上过学的人都知道,很多汉字的形成来源于图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象形文字。

从繁到简逐渐变化到现在的样子,背后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沉淀。

但对于天马行空的孩子来说,文字其实就是一幅图画,显示着它最本真的含义。

因此,父母可以通过一些绘本,给孩子讲解文字的起源与发展进化。

2)报书法班、练字帖

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横平竖直的简体汉字,在书写和考试方面确实存在巨大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让孩子写出更漂亮的字体,可以试着给他报书法班,或督促他练字帖。

不期待每个孩子都能通过练书法修身养性、略有成就,至少学到如何端正写字,也算是种进步了。

其实“罚写生字”这种方式,在现在这个年代已经越来越不适用了。学业压力本就繁重,这项枯燥的作业更会压垮孩子耗尽耐心。

老师和家长应该也都发现了,除了最初的几个字能认认真真写之外,越到后面孩子越不认真。一方面是思想惰性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写太多手腕很累,无法控制字体,自然就变形了。

想让孩子把字写好,却让他在这个过程中痛苦不堪,其实并不是种值得提倡的教育方式。

再者,今后社会需要的人才,对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的要求更高。孩子能自己给汉字进行有趣的变形,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优点,父母应该辩证看待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