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结婚生子后,由于工作压力大,全职带娃不切实际,请保姆也不放心,多数会请自己家的老人帮忙带娃,老人带娃父母都很放心,多数都很负责,可不乏一些“假带娃”的现象流行。

(一) “假带娃”在奶奶圈悄然流行,父母若不重视,娃迟早会遭罪

1.饮食卫生不讲究

现在年轻人都不想结婚,更不想要孩子,等孩子出生父母年龄大的都六十多岁了。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小时候多数没怎么接受好的教育,一些生活习惯也不注意,当然下面我举的例子应该是极个别现象,大部分老人还是做得挺好的。

有次外出排队买火烧,一位老奶奶和孙子坐在桌子旁吃起火烧来,当时孩子看起来有2、3岁的样子,自己吃饭应该没问题,这奶奶居然做了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举动,把肉馅放自己嘴里咀嚼了几下,竟然拿出来放到孙子嘴里。

暂且不说孩子的独立性,万一奶奶是幽门螺杆菌的携带者,这样不健康的举动是很容易传染给孩子的。

2~3岁的娃是培养自主吃饭的关键期,老人可放心放手,让娃体验到自己大口吃饭的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宠爱孩子,遇事包办,孩子独立性差

华华的婆婆身体不好,一直在老家,可孩子没人带,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也不允许在家做全职宝妈,带孩子到一岁多,只能不情愿的送回老家。

由于是孙子,爷爷奶奶特别宠爱,3岁前婆婆一直给孩子喂饭。华华深知从小锻炼孩子手部肌肉是多么重要,对孩子的前书写功能有很大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顺应孩子的天性》强调:多鼓励孩子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因为手指精细操作能力是前书写能力的基础,给孩子更多独立的机会,他们才能更多地使用自己的双手,提高手指的精细操作。比如让孩子自己使用勺子、叉子、筷子、用牙刷刷牙等。之前也有讲过前书写功能对孩子书写的重要性。

对纸面有抗拒感的孩子,很可能平时的独立机会不够多,缺乏动手玩的训练,上小学后对用手在纸面书写缺乏信心。

3.电子产品傍身,上学后近视率升高

由于智能机的迅速崛起,老年人也不甘落后,玩手机也上瘾。孩子从小的模仿行为是极强的,很多时候都不需要你亲自言传,从你日常看手机的行为,娃也会模仿,有的老人甚至图省事,直接丢给娃手机,要么玩游戏,要么刷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机游戏包含了很多孩子喜欢的元素,快乐切换的画面,激烈的竞争,不断的升级打怪,若孩子长时间适应了这种即时反馈、每天玩两三个小时的游戏,导致孩子不仅视力下降,而且很难亲近书本,因为读书需要通过静止的图片和文字找到乐趣,是一个阅读思考的过程。

沉迷手机游戏或短视频的孩子,不仅讨厌读书,也讨厌上课。与千变万化的智能手机相比,上课是枯燥内容的延续,连作业也懒得做了。

不仅老人,年轻的父母有时也不希望孩子打扰自己,丢给他一部手机,岂不知这样是切断了孩子与父母情感沟通的纽带,久而久之,亲子关系便会产生隔阂,等孩子青春期时,你会发现亲子关系渐行渐远,孩子会关闭心门,有事也不会与父母沟通。

岂不知是我们自己关闭了通向孩子的心的通道。

4.父母管孩子,老人从中干涉

很多父母抱怨,有老人在场的情况下,孩子真的很难管,一教训孩子立码跑到老人面前寻找外援,孝顺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如果老人护孙,也不好直接跟老人撕破脸。

介入了儿女们的家庭,老人的地位与原生解放相比明显下降,不应该再是主角,一定要摆好自己的位置,不然心理落差注定了会受伤害。

(二)老人带娃更是一把辛酸泪

①自嘲是“带工资的保姆”

手里握着退休金和些许积蓄的老人们,自嘲自己是“带工资的保姆”,自我安慰的话是“累并快乐着”,略带埋怨的语言是“我们上辈子欠你们的”,从中不难品出他们内心的辛酸与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②隔代育儿的弊端

奶奶也有享受儿孙绕膝的精神需求,儿女又要顾及双方父母的感受,至于孙子的教育和习惯养成,是孩子父母要考虑的事,操心过多无异于自寻烦恼。

隔代育儿由于两代人所处的时代不同,育儿方式的不同,导致两人人之间有节、有怨、有猜忌,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势必对下一代造成伤害。

③多换位思考,理解老人的不易

如果双方能换位思考,尤其年轻人,多理解老人带娃的不易,平时在家要多高质量地陪伴孩子,让老人也有片刻的休息,体验一下老年生活。

老人忙碌了大半辈子,把我们拉扯大,他们原本可安享晚年,跳跳广场舞,体验老年文旅生活,哪个不比带娃轻松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为了最爱的我们,他们甘愿付出,可有时候,我们非但没有感激,还总是挑剔。

俗话说:“两好合一好”,其实这样三方都受益,老人累也舒心,儿女也无后顾之忧,孩子在愉快的家庭氛围中也能幸福成长。

最后寄语

无论老人还是年轻父母,都应谨记: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不能因为有老人带娃,就放松甚至放弃自己的育儿义务。正是父母对我们的爱和包容,才让我们一边享受着他们的付出,一边还对这一切百般挑剔。

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育儿方法,对老人多一份感激,少一份苛求;对自己多一点要求,少一点借口,毕竟父母才是孩子养育的第一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