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个比较古老的传统节日,又叫“祭月节”和“月夕”等。这个节日和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老人说“秋分月夕前,必定好财年”,中秋节和秋分有啥关系?今年是啥情况?

1·中秋节的来源

中秋节最早源自上古时期人们的秋夕祭月仪式,是从秋分节气的习俗演变而来的。

先民们认为,太阳是“阳之精”,月亮是“阴之精”,所以就在春分节气祭日,在秋分节气祭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史料记载,早在周代就已经有了皇帝们在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祭祀的地点会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被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和天坛”。

古籍《国语》中就有“朝日夕月,教民事君”的记载,其中的“夕”指的就是月亮初升之时,人们在这时候祭拜月亮,称为“夕月”。

《太常记》一书中更明确记载“秋分祭夜明于夕月坛”,“夜明”指的就是月亮。《宋史》中也有“秋分之时,昼夜平分,太阳当午而阴魂已生,遂行夕拜之祭”的记载。

秋分虽然是“祭月”的节气,但是如果刚好交节在初一前后,祭月时就“无月”,仪式便多了不少遗憾。于是,人们就把“夕月”的仪式“搬”到了仲秋的月圆之夜——农历八月十五。

又因为秋季分为孟秋、仲秋和季秋三月,八月正处于仲秋,因为仲秋的月圆之夜,也被称为“中秋”节。

2·中秋为啥要祭月?

先人们认为,太阳和月亮给了大地光明和生机,一明一暗、一阴一阳的交替也促使了四季产生,所以对太阳和月亮格外崇敬。

春分节气之前,大地上夜晚比白天长,春分昼夜等长。过了秋分之后白天不断加长,夜晚不断缩短;秋分则刚好相反,秋分之前白天长、夜晚短,秋分两者等长。过了秋分,黑夜逐渐变长,白天慢慢变短。

白天变长其实是大地上的阳气在不断增长,夜晚变长自然也是阴气的增加,所以人们在春分节气的清晨向东祭日,在秋分节气的夜晚向西祭月。

正如《明史》中所载:春分阳气方永,秋分阴气向长,故祭以二分,为得阴阳之义。

所以古代“春分朝日,秋分夕月”的习俗,重点在于春分拜日是迎接东升的阳气;秋分夕月,是向西迎接阴气或“寒气”,因此中秋节自古就有“中秋迎寒”“中秋献良裘”的节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秋分月夕前,必定是财年

中秋节祭月的习俗,由古代秋分“夕月”的习俗演变而来,也就是迎接西面来的金气,也就是阴气。

春分节气之后,大地上的阳气不断强盛,而秋分之后阴气不断增强,所以春分之后,秋分之前的这段时间都是阳气的“主场”,所以这段时间也正是大地上繁花似锦,鸟虫喧闹的时段。

秋分之后一直到来年春分之前的这段时间,就属于阴气的“主场”,是草木凋零、候鸟回归,百虫伏蛰,万物收敛归藏的时段。

如果八月十五中秋节出现在秋分之前,那就是在“阳”的时段里祭“阴”和迎“阴”,就属于“时不当令”,就像正是阳光灿烂的时候,却被乌云覆盖了一样,阴阳混杂、二气不分就会容易出问题。

如果中秋节出现在秋分之后,那就刚好是在“阴”气到来的时候迎接,就是顺应时节。时节相应自然是五谷丰登、万事顺遂,所以就称“财年”。

今年的秋分节气交节在农历八月初九,秋分之后阴气渐长,中秋祭月迎接阴气到来。今年秋分在中秋节之前,正是“秋分月夕前”,时节当令自然秋收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