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58家数据完整的房地产企业的最新三道红线表现,情况似乎越来越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些已经爆雷的房企情况不言而喻,它们的状况仍在恶化。

即使是那些勉强维持生存的民营房企,销售额仍在持续下滑,融资方面也没有显著改善,面临巨大的压力。

然而,即使是那些拥有融资优势的国企和央企似乎也快要撑不住了。

虽然保利、中海、华润、招商等规模较大的企业在三道红线方面表现良好,全部为绿色指标。

但规模中等的金融街、华侨城A、绿城中国、大悦城、保利置业等企业纷纷触及了其中一条红线。

而五矿地产、首开股份、绿地香港等公司甚至触及了两条红线,令人担忧。

更令人担心的是,许多国有企业背景的房地产企业也开始触及三道红线,且名单还不短,其中包括城建发展、华远地产、中交地产、远洋集团(国企大股东)、华夏幸福、建业地产(国企大股东)等。

众所周知,三道红线是房地产企业爆雷的预警线。

在上述名单中,那些完全触及三道红线的房企几乎都已经爆雷,只有城建、华远和中交这三家企业侥幸幸存。

但即使是这些半国企,近期远洋地产被曝寻求债务展期,已经有国资入股的建业地产再次爆雷,国企的安全性也难以保证。

按照现金短债比的排序来看,情况更加直观。

在58家房企中,能够维持现金短债比在1以上的,也就是手头现金足够偿还一年内债务的,只剩下23家企业。

而现金短债比小于1的房企高达35家。根据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状况,一般认为,现金短债比在2以上才可以被认为相对安全。

按照这个标准,58家房地产企业中,只有13家被认为是安全的,占比约为22.41%。

这意味着接近80%的房地产企业都面临着一定的危险。

需要注意的是,能够进入这份榜单的房地产企业已经是行业的领军者和中等规模的企业。

然而,即使是这些头部和腰部的房地产企业中,也有近80%的企业存在着较大的流动性压力。

而今年,恰逢房地产行业面临大规模偿债的一年。

58家房地产企业未来一年需要偿还的有息债务高达2.59万亿。

可以说,房地产业一旦出现问题,甚至会对银行系统造成巨大冲击。

救房地产,不能停!

中国上市房地产企业陆续公布了半年报,其中有两家企业面临资不抵债的困境,而有三家企业的净负债率超过了1000%。

令人震惊的是,最高的净负债率竟然达到了3393%!

关于是否应该救助房地产业,人们的态度并不统一,可以大致分为两派观点。

一派认为,房地产业是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发展与经济息息相关,必须予以救助。

另一派则认为,不能再依赖房地产业捆绑经济的老路,应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没有必要特别救助房地产业。

然而,根据最新公布的房企上半年报数据,我们或许可以得出一个更清晰的答案:房地产业已经到了不得不救的地步。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说,房地产业需要得到救助

救助房地产业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1. 经济支柱:房地产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非常大。如果房地产业出现大规模的崩盘,将对整个经济产生严重影响,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相关行业和就业。
  2. 就业稳定:房地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直接和间接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如果房地产业崩溃,将导致大量的失业,给社会稳定带来压力。
  3. 金融系统风险:房地产业的危机不仅会影响房地产企业本身,还会对金融系统造成冲击。银行是房地产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如果房地产企业无法偿还债务,将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流动性造成威胁,甚至引发金融风险。
  4. 市场信心:房地产业是一个重要的投资领域,对于广大民众来说,房产是重要的资产和投资方式。如果房地产市场崩盘,将对投资者信心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引发更大的市场恐慌和不稳定。

基于上述理由,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房地产业需要得到救助。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应该继续依赖房地产业作为唯一的经济增长点,而是应该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同时,应该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监管,防范风险,避免出现过度泡沫和不合理的投机行为。只有在平衡好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下,才能实现房地产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