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57名开国上将之中,“陈士榘”是极具特点的一位,然而,其丰富多彩的经历,又代表了一众解放军高级将领。

作为一名没有接受过任何军事训练的老红军,陈士榘历经革命战争的各个阶段,最终完成了普通士兵到开国上将的转变。

抗日战争期间,陈士榘始终英勇奋战在华北敌后战场,但是到了解放战争时,陈士榘却一度出现了消失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记载不全、缺席之谜

在《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一书中,描述陈士榘在孟良崮战役的篇幅极为简短,文字不过只有区区的9行半。

身为华野的参谋长,陈士榘的地位不输陈毅和粟裕,同样是关键的指战员之一,主要负责掌握敌情,并进行作战方案筹划。

一般情况下,陈毅和粟裕会筛选陈士榘提交的方案,方案确定之后,再由陈士榘带着方案去落实,陈士榘的职务很是重要。

作为记录我军历史的官方资料,《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中内内容全面又权威,但是,却缺少了陈士榘筹谋孟良崮战役的记载。

其实,不光是在《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中,在许多关于陈士榘的史料中,几乎都没有对此进行详细的记载。

不仅如此,华野参加的重大战役,陈士榘均都不在司令部内,毫不夸张地说,粟裕每次打大仗,陈士榘总会莫名其妙地缺席。

莱芜战役期间,陈士榘先是在前线指挥部队阻击南线之敌,陈毅提出南退北打的策略后,陈士榘又奉命来到北线合围敌军。而到了孟良崮战役时,粟裕制定作战计划期间,陈士榘一直在前线指挥泰安攻坚战,返回司令部时已经无法再提意见。

因此,对于陈士榘在孟良崮战役中的表现,书中仅用9行半字描述便不足为奇,这9行半字记录的就是“泰安攻坚战”。

豫东战役爆发前夕,陈士榘已经率领部队返回司令部,然而,负责筹备此次战役计划的人,却由副参谋长张震来担当。

著名的粟裕张震夜谈事件中,粟裕与张震直接制定了淮海战役的作战方案,上报中央军委之后,才命人通知陈士榘。

陈士榘多次未能参与制定重大战役的作战部署,并非是巧合,而是有意地安排,甚至还是经过毛主席的默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内部矛盾、爆发争吵

陈士榘之所以担任华野参谋长,是因为解放战争初期,山野领导班子指挥不当,党中央只能让陈士榘来补救。

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编之初,内部一直存在矛盾,合作的过程颇为不顺,双方总是各执己见,粟裕指挥起来捉襟见肘。

宿北战役期间,双方就因为意见分歧,险些让战场局势陷入不利,还是粟裕亲自出面到山野指挥部,才最终取得了战役胜利。

山东和华中野战军作战风格并不相同,前者擅于攻坚战,后者更擅于机动作战,而陈士榘和粟裕分别是两者的代表人物。

宿北战役结束之后,陈士榘坚持返回鲁南作战,可粟裕却主张留在苏北作战,双方争执不下,陈士榘向毛主席发去了请示电。

党中央对比了双方的观点,秉着保住鲁南可以南进的想法,党中央批准了陈士榘的方案,鲁南战役由此被提上日程。

鲁南战役打响后,陈士榘率领山野部队打得是清一色的攻坚战,攻打枣庄时,部队出现了失利的情况,粟裕与陈士榘争吵了起来。

粟裕认为山野部队过于执着于攻坚战,缺乏必要运动作战能力,陈士榘却认为不打攻坚战不行,山东的形势适合攻击战。

纵观粟裕过往发起的战役,基本都是运动战,如孟良崮战役和豫东战役,甚至是莱芜战役,也是在野外运动中歼敌。

运动战是粟裕指挥作战的核心理念,目的就是为了避开攻坚战,鲁南战役虽然艰难取胜,但是粟裕和陈士榘的分歧却不可调和。

时间一久,陈毅也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并将情况反映给了党中央,相比于陈士榘的攻坚战,陈毅更中意粟裕的看法。

有了陈毅出面站台,粟裕自然成为了华野军事指挥第一人,同时,这也表明党中央同样看好粟裕的运动战。

三、主席支持、陈毅安排

在接下来的战争进程中,粟裕多次向毛主席反映作战计划和部署,均得到了毛主席的支持,毛主席认为山东战场更适合运动战。

当然,毛主席并非偏向粟裕,只不过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攻坚战的消耗过于巨大,运动作战、相机歼敌更容易扩大战果。

与此同时,身为参谋长的陈士榘就处于尴尬位置,既要参与筹划具体作战方案的工作,又要符合粟裕的运动战理论。

陈士榘并不擅长运动战,且具备出色的指挥能力,不能被罢免和调离,只能硬着头皮担任参谋长,直面尴尬的处境。

为了不影响部队的指挥,每逢大战前夕,陈毅都会调派陈士榘到前线,不让其留在司令部,粟裕对陈毅的做法表示认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于在司令部出谋划策,在前线指挥部队作战同样是陈士榘的强项,陈士榘在军中的威望颇高,完全能够镇得住部队。

七月分兵时,粟裕特意将华野最擅长攻坚的部队划归陈士榘指挥,这支兵团在陈士榘的指挥下,顺利地解放了洛阳。

其实,粟裕和陈士榘相互接受了这种安排,尤其是对陈士榘来说,在中原地区大显神威,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没有了陈士榘的“掣肘”,粟裕可以安心贯彻运动战思想,能够更为准确地开展运筹工作,华野的指挥效率也得到提升。

陈士榘被派到前线,粟裕基本就是兼任副司令和参谋长的状态,负责事务十分繁多,经常出现忙不过来的情况。为此,在陈毅的建议下,党中央指派张震担任华野的副参谋长之职,协助粟裕完成制定作战方案,张震基本上取代了陈士榘。

在革命战争中,任何将领的职务都会随时发生变化,陈士榘自然难以幸免,只是粟裕的作战理论更适合当时的战争态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