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深入俄罗斯腹地的特殊地理位置,黑海一直都是西方与沙俄、苏联和俄罗斯交锋的前沿,无论是1853年发动克里米亚战争的英法联军,还是1941年强攻塞瓦斯托波尔并以此战功晋升元帅的曼施坦因,还是如今试图借乌克兰削弱俄罗斯的北约,无不企图在黑海方向对他们的敌人造成致命压力,从而获取战争的主动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前俄军苏-37击落一架美国无人机)

相应的,无论沙俄、苏联还是俄罗斯,都明白黑海的战略意义,为此不惜代价争夺黑海和克里米亚半岛的控制权,于是在这片不算很大的区域内,北约和俄罗斯空中力量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只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除了美国外反俄最积极的英国就差点栽了大跟斗,还过了快一年才说出一些难辨真假的“真相”,英国人这才反应过来他们的军队在黑海上空到底经历了什么。

此事发生在2022年9月29日,按照时任英国国防大臣华莱士的说法,当时是在黑海的“国际空域”,2架俄罗斯空天军的苏-27战斗机与1架英国空军的RC-135侦察机相遇,其中一架苏-27在视距外发射了1枚导弹,但没有击中RC-135。遭遇过程持续90分钟,英军侦察机完成任务后成功返航。

(BBC对此事的报道)

对这次危险的遭遇,当时俄罗斯国防部给的解释是“技术故障”,英国国防部也接受了这个说法就过去了,看起来就是一次普通的的意外事件。

然而在还差半个月就满一年之际,9月14日,英国BBC援引三名“知情的西方高级国防消息人士”的说法,披露了该事件的细节,声称当时有一架苏-27的飞行员发射了2枚导弹,发生“故障”的是第二枚导弹,而第一枚导弹不但顺利发射,还从英军RC-135仅4.6米外的空中飞过。按照空战距离来算,这就是“贴脸威胁”了,估计当时RC-135上的30个英国人被吓得不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BBC制作的事件说明图)

BBC报道,英军截获的俄军通讯记录表明,当2架苏-27接近RC-135时,他们从指挥部收到的是指令是“你们已经锁定了目标”。这句容易造成歧义的指令果然被俄军飞行员误解,认为已经获得了“开火许可”,随后他成功发射了第一枚导弹,但没有击中。

据西方“消息人士”的观点,他们认为第一枚导弹没有故障,是因为未能锁定目标而偏离目标,属于“失误”。之后,有意思的来了,通讯记录显示在空中的两名俄军飞行员吵了起来,另一架苏-27飞行员应该是认为他们并未获得开火授权,所以听起来像是争吵,实际上应该是他在问开火的飞行员“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话还没说几句,开火的俄军飞行员又发射了第二枚空空导弹,但这枚导弹却从挂架上掉进了大海。这第二枚导弹为什么掉下去了,外界看法很多,不过多数都认为不是技术故障就是发射程序遭到中止。

(RC-135遇上与战斗机只有束手待毙)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这一危险事件的解释,俄方说是通讯沟通和技术故障导致的一场“空中意外”,而英国国防大臣华莱士则立即回应称,英国方面不认为此事件是俄方故意升级双方矛盾而制造的危险对峙,“我们(英国)也经过技术分析,初步认为这就是一次意外故障引发的虚惊”。

不过英俄一副息事宁人的态度,美国人可不买账。今年4月,《华盛顿邮报》引用五角大楼泄露的机密文件,认为当时英军侦察机只差一点就被俄军战机的导弹击落了,导弹是擦着英国侦察机机翼飞过去的,事件性质远比英国军方承认的更加恶劣,因为这是一次很可能把美国及所有北约盟友直接卷入俄乌冲突的意外事件。《纽约时报》更是耸人听闻,声称“当时北约和俄罗斯可能已经到了战争边缘的程度”。从语气和用词来看,似乎美国媒体并非为不可控的意外而后怕,倒像是遗憾这次意外怎么就没有真的发生。

(黑海就这么大,擦枪走火几乎无法避免)

BBC总结认为,当时英国不愿意公布细节,有可能是害怕被俄罗斯情报机构反推出截获通讯的频率和范围,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谁都不愿意事态升级,引发北约与俄罗斯的全面战争,故而宁愿保持沉默。即使《华盛顿邮报》爆出猛料,英国国防部的回应也是“这些报告(文件)相当一部分内容是不真实或被操纵的”,很明显是打算搪塞过去。

事实也确实如此,别看北约支援乌克兰热火朝天,给了导弹又给自行火炮,给了坦克又给战斗机,还时不时拿出一副跟俄罗斯磕到底的态度,给泽连斯基政府打鸡血。实际上,扩大或升级俄乌冲突并不符合英美等北约核心国家的根本利益,毕竟他们要的只是削弱俄罗斯,甚至肢解俄罗斯,打核战争或全面战争那是万万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