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威斯汀被天元接管、三迪希尔顿逸林更名、美伦大饭店或改为写字楼、中庚喜来登面临拍卖……

除了福州,放眼全国,还有丽思卡尔顿、华尔道夫、凯宾斯基……

2019年底疫情以来,包括福州在内的国内酒店资产交易动态频频,如今这个趋势仍然没有改变。

相关酒店业发展报告显示,仅仅2023年5月,中国境内共有超过59家酒店挂牌拍卖,拍卖价格上亿元的有8家,其中只有10家成交。

面对这些如雷贯耳的国际品牌高端酒店,很多人怎么也想不到,这些见证了城市的更新迭代,见证了社会与文化的变迁,还作为城市风潮的引领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消费者的热捧的高端酒店,如今竟然也陷入了“焦虑期”。

曾经开发商眼里的香饽饽,重要会议和商务旅行市场上的首选,忽然面临“爹不疼娘不爱”的境地。

这,透露出了什么信号?

高端国际品牌酒店

接连遭遇“翻牌”

越来越多曾为城市地标的高端酒店,正在消失或改变。

位于福州海峡会展板块的中庚喜来登酒店,或被转让。中信银行日前发布招商公告显示,该项目债权总额超5.95亿元,已被挂上案例资产平台寻求转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前的今年7月,不少往来于福州海峡会展中心的市民和商务人士发现,自己熟悉的福州南三迪希尔顿逸林酒店,悄悄更改了名号,挂上了艾美州际酒店的招牌。

今年5月,开业于2002年,福州市首家五星级饭店美伦大饭店(也是福州首家国际品牌加盟饭店,原名美伦华美达,2017年左右退出加盟而摘牌),也传出母公司能化集团拟退出酒店业,权属美伦酒店公司转型为集团后勤保障公司,将福州美伦大饭店改为写字楼的消息,2020年曾被全国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委员要求限期整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7月份,福州知名高端酒店希尔顿花园酒店更是彻底改换门庭,正式宣告更名为奥体梅园酒店。

在国内酒店版图中,福州并不特别显山望水,市场中规中矩,之前传闻的安缦、文华东方迟迟未能落地。这样的一个市场,突然发生多起高端品牌的易主事件,着实为福建酒店业多了一份谈资。

福州文旅博主“老虎的师傅”表示,相比城市发展和经济水平,现在福州的国际酒店数量已严重滞后,“尽管数量在全国还算中上水平,但等级上已是中下水准”。

相比之下,厦门的国际高星级酒店不管数量还是等级,在全国可以排到前五、前六的位置,比全省其他地市加上平潭的数量都多。“如果这种态势继续保持,福州很可能三五年内被泉州超过。”

实际上,酒店业“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一幕,正席卷全国。

2018年,上海静安希尔顿酒店的翻牌,算得上行业内一件标志性事件。拥有30年历史的上海首家希尔顿酒店撤牌,换上静安昆仑的新Logo,冥冥之中,拉开了高端品牌酒店的“命运之门”。

自此,我们见证到越来越多曾为城市地标的高端酒店消失或改变。

2019年,继此前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饭店翻牌为北京万达文华酒店之后,北京长安街W酒店摘牌的消息,传遍了整个中国酒店行业。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酒店品牌高端大气,这样一家酒店开业四年亏损三亿的状况,让很多人难以理解。

然而,随后发生的更多摘牌,让人看到了这一市场的巨大变化。

北京金融街洲际酒店转型为商用写字楼,原隶属于万豪国际集团旗下的北京人济万怡酒店换牌为本土酒店北京金陵饭店,上海虹桥喜来登等老牌外资酒店也相继传出“翻牌”消息。

随着疫情的出现,这一趋势更出现了加速的趋势。2022年,更成为酒店物业换牌、买卖交易的大年,而2023年这个趋势依然在持续。

在南京,作为市区最早的几间奢牌酒店之一,至今已顺利运行了9个年头的费尔蒙或将告别,目前南京金奥费尔蒙酒店已多次进入法拍流程,价格也是一降再降;在上海,佘山世茂洲际酒店对外出售的消息,引起了不小的波动。

曾经“意气风发”

备受酒店市场宠爱

倘若时光倒流,这些国际品牌高端酒店的际遇,与现在宛若两重天,“意气风发”可谓是最佳写照。

回顾国际酒店品牌在国内的发展,与中国业主之间的关系,其实一直处于“蜜月”的状态。

在改革开放之初的上世纪80年代,中国酒店业发展十分落后,高星级酒店极少,尽管政府为了鼓励外资进入中国酒店市场,而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来吸引外商投资,但除了香格里拉和新世界等华人酒店集团外,真正来华投资酒店的外资管理集团寥寥无几,所以国家允许国际酒店集团以纯品牌输出方式进入,“业主+外资管理品牌”的酒店发展模式就此诞生。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极大刺激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而在中国的旅游和酒店等配套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国际酒店集团迅速将大部分不同档次的子品牌引进中国,开始“攻城略地”,并与很多酒店签署了长达二三十年的委托管理合同,进入蜜月期。

相较于国内酒店,作为“外来户”的国际品牌以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成熟的管理系统,使所管理的酒店的服务水平及盈利水平普遍高于国内酒店品牌,尤其是其高端品牌,受到中国消费者的广泛追捧,成为我国高端酒店业市场的主力军。

而其“品牌输出”的独特经营管理理念以及品牌美誉度高、服务品质高、运营管理系统效率高等优势让其成为国内酒店品牌纷纷效仿以及中国业主迫切希望合作的对象。

尤其是在房地产狂飙突进的这些年中,许多地方政府为提升城市形象,在土地出让中,明确规定必须捆绑配建国际高端连锁品牌酒店,更是为国际品牌高端酒店的发展顾上了助推器。

丽思卡尔顿、喜来登、希尔顿、万豪……一个大体量地产项目里,如果没有这样级别的酒店存在,仿佛就无法凸显项目的高端。

际遇宛若两重天

根源在成本收益权衡

但,“相爱”往往也伴随着“相杀”。

共度“蜜月”的同时,国际品牌高端酒店“强势”的品牌加盟政策也一直为行业所诟病,所以在经营业绩下滑的时候,中国业主和国际酒店品牌之间就经常上演分分合合的戏码。

对于外资酒店近年在华频频遭遇撤牌,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些外资酒店品牌撤牌的原因不尽相同,有的是因为酒店带来的收益下降,导致业主方并不想支付高额的管理费;有的则是因为目前国内市场客源发生巨大变化,如今境外游暂未开放,境外客源急剧减少,严重影响酒店收入与利润的保证。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随着国内高端酒店市场客源结构的改变,在外资酒店经营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业主会考虑改变,提前终止管理合同,同时,这也可以减少管理费开支。接下来,酒店撤牌的情况可能会越来越多,行业也开始进入洗牌期。

不得不承认的是,有不少地产系酒店业主的初衷,是试图通过盘活酒店资产以缓解偿债压力,提升现金流动性。降杠杆、减负债、回流现金、稳发展,成了绝大多数地产系酒店主动或被动进入交易市场的主要缘由。

如雅居乐集团在2021年下半年,就包含5宗酒店物业在内的14项非核心物业签订了认购书或买卖合同,售价合计约为人民币28亿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雅居乐集团的现金流压力。

还有部分业主,是基于旅游消费市场的疲软,酒店业绩触底,想要脱手酒店资产。与地产系酒店不同,这类业主大多为中小型业主,手持的酒店资产金额较小,但却组成了国内酒店行业的腰部。一旦旅游经济展现出回升的苗头,那么伴随着大量酒店资产的抛售,不少投资人会选择进场抄底。但在疫情点状散发的当下,回升的苗头暂时还不是那么清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差异化需求的兴起,也冲击了高端国际品牌酒店的“钱景”。高端个性化民宿的崛起,适应了互联网时代不少人群“个性自我”的需求;对他们而言,相比构思精巧、品味独特的民宿,中规中矩的国际高端酒店,忽然“不香了”。

对于国际品牌的撤牌,业主纷纷更换国内品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成本与收益的权衡。在小众酒店和精品酒店这两个领域里,国际品牌还是比较有优势的,竞争优势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但是如今,在经济型酒店、中端酒店,以及很多其他的领域,国内的酒店品牌应该说已经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就目前来看,中国的酒店品牌慢慢地都成长起来了,未来也会越来越多,逐渐会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