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本书里看到关于“委中大筋”的相关内容,因我之前详细论述过委中大筋的练法和应用等(原文可参看《站桩和练拳时如何拔起委中大筋?》),所以随手翻阅了一下,作者讲述的委中大筋没什么问题,但练习方法却与之相矛盾,比如文中讲到胯的要领时要求坐胯,松胯,不要挺胯,不要敛臀。直言不讳的说,如果按这些要领练是拔不起委中大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坐胯是练习形意拳和站桩等功法中常见的要领,老师傅们常讲站桩时“如坐高凳”,即臀部微微下坐,像坐在一个高高的凳子上一样,这样一坐胯,腰部放松向下,腰部生理弯曲填平,下坐的同时腿会稍微弯曲,因为下坐和腿部弯曲,此时委中大筋是松软的。而胯因为下坐也是松的。有的老师还要求掖胯,两内胯往里往后微微一收,有空松的感觉,这样的要领,胯可以更加松活。所以只要是坐胯和掖胯,委中大筋基本就是松软的。

那么拔起委中大筋的关键是什么呢?《内功经》中讲“从尾骨尽处用力向上翻起”,也就是两臀与尾骨是向上翻起的,如何翻?尾骨先是往下移,此时腰部填平;再往前,臀部收敛,此时胯窝挺起;然后继续尾骨上翻,拉起委中大筋并托起丹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拔起委中大筋。此时自己可以摸一下委中大筋,它是膨起的。委中大筋就像一张弓的弓弦一样,只有拉紧它才有力,而如果力压在弓的两端,让弓弯曲,那弓弦就是松的。像《内功四经》中的“龟尾升气”,心意拳的“束尾”,太极拳身法要领中的“尾闾正中与吊裆”等,都是一样的要求。而且这些要领是练习丹田功身法中很关键的一个要点,如果做不到,那丹田就翻不起来,气也无法抟聚,更不可能形成丹田球。像该作者文中又谈丹田功,丹田球,及丹田球的各种运转。如果没有理解和掌握敛臀,挺胯,翻丹田等一系列环环相扣的身法要领,就是在妄谈了,误人子弟耳!

《内功四经》对胯是如何要求的呢?《内功经》中讲:“圆裆以坚胯”,《内功十二大力法》中讲:“裆胯内外凑集”,《纳卦经》中讲:“前胯用力向前,后胯用力向下”。很多人看了无从下手,其实道理也很简单,概括的说胯跟膝道理一样,也要有四面劲,内胯向外,外胯向内,后胯向下,前胯向前,四面皆要有力。掌握了胯的要诀,形意拳谱中的“胯打中节并相连”,“外胯好似鱼打挺”都可以掌握。有机会我再详细剖析。(武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丁宁,1980年生,山东莱阳人,现居北京。自幼好武,遍访名师,先从名师学习(李存义传尚云祥系)形意拳、(郝为真传阎志高系)太极拳等内家拳法,后经友人介绍拜于山西祁县戴家心意拳田如文先生门下,得师耳提面命,传授心意真功。近年来经恩师授意广传心意拳。在传习的过程中,本着求真的态度去探究拳术的原理和核心。秉承着符合常理,符合拳理的原则,以自身实证与师传印证,与拳谱拳论印证的方式去研习和传承。并对心意拳、械等体系有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传授中善于用传统方式、深入浅出的讲解和还原内家拳真义。擅长讲解丹田功,心意拳谱,易筋经贯气诀(又名《苌氏武技论》等),内功四经,太极拳论等核心与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