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胶东半岛,“山”是一个相对少见的姓氏。具体就县市区而言,龙口算是“山”姓分布相对较多的区域。(注:龙口市旧称黄县,为叙述方便,下文也采用“黄县山姓”的说法。)

关于龙口山姓人的渊源,民国版《黄县志》称:“山氏,望出河南,明代由青州嬾柳树(有资料作蓝柳树)镇迁黄,散居城区辛店子村、北关村、小渠疃村、唐格庄、徐家庄,共约一百五六十户,清咸同间,城居者以商业致富,有名民者,官知县。”

现龙口市诸由观镇的唐格庄村,就有不少山姓人居住。据《龙口市村庄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统计,当时唐格庄村共有26户山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据网上检索的族谱信息,龙口(黄县)山姓属“朝城山氏”分支。该家族自宋中叶由河南迁居山东朝城(今属聊城莘县),故名。

黄县山姓的绝对规模并不算大,但在历史上曾出过不少人物。根据龙口市文史爱好者李士琳的整理,清代后期的山麟祥和山民父子就是其中的代表。

山麟祥是顺天府大兴县的县丞,县丞一般是正八品,但大兴县丞(京县地位高)却是正七品,相当于一般外县知县。山民曾任广东封川县知县,即县志所谓“有名民者,官知县”。

甲午战争期间,日寇进逼登州,山民义愤填膺,曾出面主持黄县团练,被钦差王懿荣赞誉为“黄县团练合郡第一”。

山民的后人在仕途和文化方面也多有成就。其子山承前是清代候补知县,其孙山之南是著名的书法大家,建国后曾担任山东文史馆员、中国书法协会理事。其曾孙山光昕为龙口市书法协会名誉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科学领域,龙口山姓人也涌现出一位杰出代表,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仑。公开资料显示,1933年1月出生于山东黄县(今龙口市),旱地农业与作物抗旱生理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1991年被授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长期致力于黄土高原旱地农业与水土保持工作,开辟了旱地农业生理生态研究的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