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养成读书的习惯,慢慢地,你会发现,时间过得是真快,写作居然也不是那么难。老兵们,不妨试试!

阅读是最好的“充电”

贾洪国

离开部队几十年了,军旅生活对于我,感觉似乎就是昨天的事情,学习、训练、巡逻都储存在记忆的脑海里。儿子上月从部队休假回来,我们两代人交流不同时期部队的学习心得,一提起读书,他就说“太忙了,没有时间”。其实,就我们以前的西藏边防连队而言,平日里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当然,儿子现在是野战部队,训练和驻地移防,的确比我们那时的军营时间要少一些,即便野外拉练,日常琐碎事务的确不少,倘若真想读书,寻获读书时间也并非难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一名军人,职责是保卫国家、保卫人民。这个职责的重要性不言自明,需要我们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时刻准备着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然而,这个职责的背后,还有一个同等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提高自身素质。只有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的职责。

而阅读是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阅读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可以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军营是一个讲武德、讲纪律的地方,而阅读正是培养这些品质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军营,我们都会经历各种繁忙的训练和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呢?这就需要我们有一种正确的阅读观念。阅读并不一定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阅读的效率就能够得到大大提高。比如,我们可以在闲暇时间读些短篇小说、诗歌等,或者在训练、工作的间隙中读一些简短的报刊杂志类文章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但需要我们有正确的阅读观念。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我不敢说自己的读书时间很充裕,可几十年来,我一直觉得还够用。每天早起半个多钟头,晚睡个把小时,静静地读一会儿书,长年累月就“挤”出了不少的读书时光。我平时习惯随身携带一两本书,把玩手机刷短视频的时间,挤出来也能读几页书。如今,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听书成为了我一种新的读书方式。工作之余,哪怕散步、干家务也可以听听书。尤其是那些故事性很强的文学名著和高原子弟兵的有声作品,听起来还是蛮有味道的。

客观上说,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个岗位,“忙”是一种工作常态。但这并不能成为不读书学习的理由。我对儿子说,作为新时代的军人,每个人都应善于利用读书时间,学会捕捉读书时光,并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精神追求,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这样才能让自己忙到点子上,忙出更高效率来。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年逾百岁之时仍每天坚持伏案学习、笔耕不辍。有记者问他:“您都100多岁了,为何还那么辛苦地读书?”他坦然一笑:“辛苦吗?我可没觉得,一辈子的习惯,想改也难。”习惯的力量是工作常态,但对想读书的人来说,学习一旦成为行为习惯,就不会因工作繁忙而忽视读书,不会因思想懈怠而放松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亚东是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一座深山沟,山上有几个著名哨所。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由于交通不便,官兵守防环境孤寂,那时信息条件落后,正常的年份,哨所一年有半年处于大雪封山的隆冬状态。山路阻隔,信息闭塞,文化生活十分单调,上级为哨所购买了一批图书,方便官兵学习阅读。

有了书,官兵们的生活有了改观。因为有了阅读习惯,哨所的官兵内心却洒满阳光。

卓拉哨所当年举办的“书友会”,至今仍然记忆犹新,战士们下哨,他们就要进入烤火房,和其他战友各自分享半个月来读过的故事。

伫立哨位,看着山脚下蜿蜒山路,让人若有所思。每次下基层走到这条上哨路,都会想起一部小说里的情景,主人公用87天走了627公里,只凭一个信念:只要他走,罹患重病的老友就会活下去。

信念,前行的动力。这条上哨路,官兵从山坳的营门口走上来,一趟要近2个小时;冬天雪大,攀上这个生命禁区制高点执勤更是不容易。第一次到哨所采访时,一位老兵曾告诉我:“军人的坚守就体现在这亦步亦趋的攀登上,守哨的信念就是这样培塑的。”

后来,哨所至今保留着一个传统,熄灯后,官兵可以到学习室烤火看书。上世纪八十年代,哨所经常有战士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文化知识,他们中大多数都实现了梦想,考上了军校。

从20世纪80年代起,陆续有战士通过考学提干,最终又回到大山坚守奉献;还有的战士考取了士官学校,成为专业领域的技术骨干。

哨所荣誉室里,一张“成才榜”上记录着近百名考上军校的战士名字,他们在这里坚守,也在这里成长。

这张荣誉榜单上,每名金榜题名的战士都留下了一句座右铭;每年新兵入伍,这些“励志话语”都成为传承哨所荣誉的载体。

后来在内地,读到那本描写卓拉哨所的小说,想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决定把这个故事分享给我的老战友听。在亚东边防部队时,像我这样喜欢读书的官兵不少,久而久之哨所的“书友会”到处推广,还被西藏军区政治部授予“成才哨”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书一旦养成习惯,时间就随处可见。说实话,多年以来,我之所以始终有写不完的东西,原因是我喜欢阅读,比如去书店静静地读一会儿书,就是习惯使然。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我粗略算了一下,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间在个把小时,这也是我给自己定的“硬性指标”:每天至少保证1小时左右的阅读时间。这样读书压力并不大,每个月都能读一两本经典著作,一年就是十几本甚至二十几本,二十几年就有三四百本之多。可别小看这零零碎碎的读书时间,倘若把长年累月积攒下来的这些零散的读书时间串起来,也是很惊人的。

在基层部队从事业余新闻报道时,我还要完成连队的训练,执勤,巡逻等任务,然后才利用业余休息时间采访和写稿。说实话,最繁忙的时候真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然而,就是在几年的业余新闻报道期间,我读了大量的书籍,而且读书范围也在逐年扩大。我除了系统读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丛书外,还阅读了大量的政治、军事、经济、法律等经典著作,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类书籍也读了不少。如今回想起来,之所以读了这么多书,基本都是把零散的时间串起来所获得的。

“如果我是一条船,在人生的海洋上,总有一个岸属于我。”回到亚东边防哨所任职的战友,经常给新战友讲励志故事,激励大家苦干不苦熬,扎根雪山哨所励志成才。

30余载的读书时光让我感悟到:只有不间断阅读,自己才不会被时代淘汰;也只有不间断阅读,才能保证自己的能力素质不断地“升级换代”。所以,无论多忙,只要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读书的时间总是有的。千万别说没时间读书,而是应该多反省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读书。当把读书作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当读书成为像吃饭那样每天必须要进行的动作时,读书的时间就会变得“有的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贾洪国:1968 年生人,西藏军旅五年,双流县报记者十年。出版有个人文学集《 一花一世界 》、《 人生足迹 》 、《 风兮雨兮》。近年来,主要精力用于采写《寻访战友故事集》,目前已完成了二十多万字的初稿创作。因为“人在变老,军旅的记忆却永葆青春!”把文字当成爱好经营,把生活当成诗意品味,一念花开,一念云起,在时光中拈花微笑,能穿透岁月漫漫的尘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贾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