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印度国家统计局公开的消息,在强劲的内部需求以及政府财政支出支持下,2023年第二季度经济取得了7.8%的大比例提升,与今年一季度的6.1%相比,扩张了1.7个百分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电力、天然气、供水和其他公用事业同比增长2.9%,农林牧渔业上涨3.5%,制造业上涨4.7%,采矿业增长5.8%,建筑业增长7.9%,公共行政、国防及相关服务增速也是7.9%。

贸易、酒店、交通、通信及相关服务业上涨9.2%,增速最高的是“金融、房地产和专业服务”——在今年第二季度获得了12.2%的同比暴涨。

对印度来说:上述数据,有喜有忧

喜的是,印度经济在2023年第二季度获得了接近8%的高速增长,再度在全球主要大型经济体中拔得头筹。与之相比,我国二季度经济增长6.3%,美国仅同比上涨2.4%,德国更是下降了0.6%。

还有另外几个知名新兴经济体——越南二季度经济上涨4.14%,土耳其仅增长3.8%,墨西哥经济增长率更是只有3.6%。上述种种数据,妥妥地衬托了印度经济发展的旺盛度和潜力度。

但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潜能起到重大支撑作用的制造业,在二季度仅增长了4.7%”。真正推动印度经济取得超越其他大型经济体成绩的支柱是“金融、房地产和专业服务”。

多年来,印度始终说要超越中国,印度制造要走向全球,是可与中国并驾齐驱的发展中国家领头羊。但印度经济结构转型成效似乎低于他们的“雄心”——制造业口号很响亮,但增长力度却有限。

同时,印度制造业增长水平也落后于酒店、交通、通信、公共行政等其他服务业,而且这种现象已不止一次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莫迪政府的制造业产业激励政策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已然失败。

制造业竞争力偏低,服务业来弥补

南生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提到,与中国、越南这种重视制造业、重视商品出口的国家不同,印度制造业发展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口号震天响,但实际成效不足——典型代表就是外贸逆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今年上半年为例,印度商品出口金额约为2107.57亿美元,同比下降11.4%;进口商品金额约为3220.35亿美元,同比缩减9.3%——货物贸易逆差高达1112.78亿美元,制造业竞争力可窥一斑。

但在服务贸易领域,印度却是顺差,且顺差金额位居全球前列,与中国、越南的逆差形成鲜明对比。仍以今年上半年为例,印度出口的服务金额约为1642.07亿美元,同比增长12.5%。

进口的服务金额在今年上半年约为879.02亿美元,仅同比增长1.5%。出口增速,远高于进口,推动印度服务贸易顺差扩大至763.05亿美元,同比增速接近30%。

叠加全球规模最高的移民汇款,股市、债市等吸纳的外商资本,欧美实行“供应链从中国外迁”带来的直接投资(FDI)等,有效弥补了对外货物类商品贸易逆差带来的“外汇流出”风险。

从这个角度来看,印度经济依然是有喜亦有忧——没有伴随工业化的鲜明增长,是当前印度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这种特指究竟能持续多久,对印度经济增长潜力利弊如何,值得我们重点关注。本文由南生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