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代经济”迅速发展。既节省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又促进了就业,“代经济”在社会上起到了良性的作用。然而,以“嘴替”为目的的“有偿代骂”产业竟然也悄然而生,这能行吗?什么是“有偿代骂”?

“有偿代骂”常在社交App或交易类App以“专业骂人”“嘴替”“代骂”等标签出现,“雇骂者”以一定价格雇佣“打手”对攻击对象进行辱骂,辱骂行为主观恶意性较强、行为影响恶劣。这种以语言文字伤害他人尊严、权益并从中获利的行为,致使网络空间戾气横生,滋生了网络暴力,并可能涉嫌违法乃至犯罪。根据“打手”言语中是否捏造事实,可分为诽谤行为和侮辱行为,可能构成诽谤、侮辱等罪名。

黑龙江网警依法处理两起“有偿代骂”案

1.齐齐哈尔网安部门行政处罚1名从事“有偿代骂”违法人员

前段时间,齐齐哈尔网警通过线索发现,某用户在某二手平台发布商品:“专业骂人”“嘴替”,报价55-66元不等,并提供“定制服务”。经侦查,属地公安机关锁定违法嫌疑人朱某某,并依法将其传唤。经询问,该人上网时发现类似挂单侮辱、诽谤他人盈利的帖子,认为通过这个方式赚钱比较轻松。朱某某在明知通过网络侮辱、诽谤他人是违法行为的情况下,仍想通过此方式获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至被公安机关抓获,朱某某从事“嘴替骂人”累计获利1650元,约成交25单。目前,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对朱某某处行政罚款500元,并追缴违法所得。

2.哈尔滨网安部门对1名发布“有偿代骂”广告的网民进行批评教育

近日,哈尔滨网警通过线索发现,辖区居民在微信群内发布“有偿代骂”广告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查,该人曾收到有偿辱骂他人的请求,但仅向对方提供前期编撰的骂人话术脚本,并未有实际辱骂行为。针对以上情况,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对其批评教育并进行普法宣传,该人明确表示以后将规范、文明上网,杜绝网络暴力行为。

网警提醒

遇到问题理性解决

不要雇佣“网络打手”

请广大网友杜绝网络暴力

恶意中伤、诽谤、侮辱他人

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