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农历八月初一,从今天开始也就正式进入八月了。农历的八月,是收获的月份,也是“月母”月。
古代人认为,八月的天气与来年收成密切相关,老话“来年顺不顺,就看八月天”。是啥意思?
1·天气的韵律关系
如果我们留意观察的话就不难发现,天气的变化之间总是存在着某种韵律关系,就像是音乐的节拍一样。

比如今天如果下雨,可能也预示着15天、45天,或者两个月、三个月之后,会出现另一种相应的天气现象互为呼应。专家们把这称为“天气韵律”或“大气韵律活动”。
自古以来,民间一直都流传着不少关于这种韵律的民谚俗语,比如“上天初二三,下看十五六”,说的是天气的15天周期韵律。
再比如“正月雷鸣二月雪,三月泥坏硬如铁”“雨打清明,干到夏至”“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悠悠”“寒露多雨,芒种少雨”“九里一场风,伏里一场雨”等,说的是30天,45天,以及更长时间的周期韵律。
现代的气象专家们认为,这种现象是在自然界的各种物理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很多表面上不容易发现的天气演变规律,实际上却紧密地相互关联。
在这种韵律关系的作用下,农历八月的天气和来年正月呈韵律关系,所以也就有了“八月初一雨不住,大年初一雪难停”“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等谚语。
2·八月“月母天”
《山海经》中载“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意思是上古天帝叫帝俊,他的妻子是常羲,他们一共生下了十二个月亮。所以常羲也被称为“月母”,她也是最早制定历法的人。

十二个月亮也对应着一年中的十二个月,其中八月望日的月亮最大、最亮,也最圆,古人就认为这个月是常羲巡游的月份,自然也被称为“月母天”。
那时候,人们喜欢用正月前几天的天气来预测当年收成,称“是月上旬,以阴阳验物丰耗,点晴为祥,阴为灾”,称正月上旬的天气以晴天为祥,阴雨则为歉为灾。
还有古代民间流传的“新年十兆”也称: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麻十豆。何日天阴不见日落,年内当损此物。把正月前十天每天和家畜或作物相对应,如果哪天出现阴雨天气,就预示着对应的事物“当损难收”。
而八月又和来年正月的天气呈对应关系,八月初一对应正月初一,八月十五对应八月十五,所以人们就认为来年的收成情况,在八月的上旬就已经可以预测了。
所以民间也有“七月看收成,八月看来年”,“八月对正月,正月对一年”以及“来年顺不顺,就看八月十二天”“来年顺不顺,就看月母天”等的说法。
3·顺不顺,就看八月天
关于八月和来年的对应关系,民间流传着两种说法:
一种是八月的前十二天对应来年的十二个月,如果八月初一下雨,对应来年正月雨雪多;初二下雨,也预示二月雨水多,以及八月十二晴天,预示来年腊月晴多少雪等。

还有一种说法是以八月整个月份对应来年的一整年,也就是两天半对应来年的一个月。比如八月初一初二如果天晴,就预示着明年正月晴好天气多,阴雨天气少。
如果这样推算的话,今年八月十一到十三对应的就是明年的五月;而八月十九前后,则对应明年秋季八月。
这两个时段都是农作物收获的月份,如果天气顺,就预示着明年庄稼的收成顺;如果阴雨不断,也预示着明年到了收获的时候雨水会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