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有个短剧刷屏了。

名字叫《逃出大英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略带奇幻色彩的故事,内容也比较简单。

它说的是在大英博物馆里幻化成人形后出逃的中国玉壶姑娘,在伦敦街头撞上了中国的摄影记者张永安,然后求他把自己带回中国,为大英博物馆中的其它中国文物,传递家书的故事。

这个总时长17分钟左右的短剧之所以刷屏,在于它用拟人化的手法,既替那些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倾吐了渴盼归国的心声,又把观众带回到一百多年前中国被列强蹂躏的悲怆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在短剧刷屏之后,与其相关的科普、仿妆等图文和视频内容,才会在网络上形成第二次波澜。

因为属于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被它唤醒了。

偶然事件

POST WAVE FILM

《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出现,源于一次偶然。

今年年初,抖音博主“何香蓓Betty”,在抖音发布了自己在大英博物馆看到中国文物的视频。在这条视频里,博主对国宝流入外国表达了复杂的心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条视频发布11天后,网友“有理言之”在评论区发布留言说,“什么时候我们能拍一部动画片,就叫《逃出大英博物馆》。各个文物拟人化复苏过来,逃出大英博物馆回家过年,以它们的视角讲述中国的家国情怀和历史故事。”

1月23日,“小柴爆米花”转载了这个脑洞。第二天,视频创作者“煎饼果仔”回复了两个字:等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煎饼果仔”发文回忆,最初回复完这两个字的时候,还只是觉得如果把这个故事做成视频,一定会很有趣——也就是说,最开始他也只是奔着有趣去的

但是,当他开始为了剧本查阅资料,在文字和文物间重温那段中华民族被蹂躏的屈辱历史,他才意识到自己被“一种无名的强烈情感堵住了咽喉”。

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这个故事远不止有趣这么简单,它应该有属于民族、历史和思念的厚重

所以确定完故事大纲后,“煎饼果仔”和此前已经有过合作的“夏天妹妹”达成共识:

这个故事,得去英国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这两位原本在短视频平台小有流量的博主,毅然决然地暂停一切商务合作,同时断更三个月,带着两位助理,奔赴英国实地取景拍摄。

半年之后,网友“有理言之”的提议,早已淹没在互联网的海洋里,但“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并没有忘记当初“等我”的承诺。

8月26日,《逃出大英博物馆》预告片发布。

8月30日,《逃出大英博物馆》第1集上线,火爆出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月3日,电影频道在节目《中国电影报道》里,谈到《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出圈现象,被官媒注意到的《逃出大英博物馆》自此水涨船高,关注度又涨了一波。

9月6日,最后一集上线,4个小时后,在抖音上的点赞量就突破了200万。

据统计,从《逃出大英博物馆》发布预告片开始,“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在短短7天的时间里,在抖音分别涨粉269万、114万,在小红书分别涨粉27万、39万,在快手分别涨粉63万、43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不足7天,两位短视频创作人就累计涨粉超555万,而且目前还在持续增长。

情绪浪潮

POST WAVE FILM

在《逃出大英博物馆》破圈爆红的同时,不少创作人在它的基础上,创造了更多的脑洞和视频。

比如在抖音,模仿《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潮流就层出不穷。

文物拟人的风,从短剧刮到美妆、颜值、剧情等各类博主之中。

比如视频创作人“香香的香香”,就联合其他两位视频达人,共同创作了漂泊在外、满身泥泞但依然思念家乡的文物的视频;

“老板罗成”用蛋糕复刻了现存于大英博物馆的元代青花云龙纹梅瓶,表达了对文物回家的希望,并表示:“外国人惊叹于他们的精美,谁又敢直面他们的来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这股浪潮相伴随,“我想回家”的口号,也响彻各大平台。

不仅如此,它还衍生出更多的tag话题,比如#逃出大英博物馆玉壶原型制作者发声#、#六公主谈逃出大英博物馆火出圈#、#中国记者就大英博物馆丢文物犀利提问#等,也都享有极高的互动率。

这些破圈的跟风和讨论,让原本关于作品的解读,卷进来了民族、历史和政治的内容。

从“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的疯狂涨粉,到一众官媒下场点赞,再到其他视频创作人借鉴模仿,《逃出大英博物馆》到底靠什么破圈爆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倘若严格按照影视剧的标准来看,《逃出大英博物馆》是个相当粗糙的短剧

剧作上,它并没太多峰回路转的内容,剧情也单一直白,没有更多复杂的表达和指向。

而且在故事的大部分时间里,都用在了男女的身份互动上,让剧情显出了低幼感,像极了当下国产影视里常见的甜宠成分。

两项叠加之后,让《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整体观感,呈现出网红式MV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有这些缺陷合在一处,就让《逃出大英博物馆》显出了较为明显的缺点。

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人在追完3集后,觉得它就是一部信息密度略显稀疏、镜头设计相对平庸,配音与表演非常粗糙的原因。

但是,即便缺点如此明显,《逃出大英博物馆》还是在大众层面获得认可。

这是因为,它捕捉到了弥漫在社会层面的民族情绪,这里既有对屈辱的民族历史的刻骨铭心,又有当下国家强盛的引以为傲。

更关键的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文化沉淀,也让文物本身具备了更多可供解读的空间——而这种文化血脉的绵延流传,恰好镌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基因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相比于从技术层面对《逃出大英博物馆》进行拆解,它背后蕴含的民族情绪和文化基因,更成了大众接纳它的根源。

这就是为什么,剧情中的安排,似乎每一刻都可供解读。

比如为什么选择小玉壶作为主角?男主角永安的名字有什么寓意?为什么小玉壶听到后就不停念叨?

以及,为什么小玉壶出场时脸上脏兮兮的?为什么她在说自己的名字时,一定要强调说“是盏,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她到超市一定要买那么多茶叶?而且到了男主家时,感叹“这么大的柜子(房间)只睡两个人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为什么要在小玉壶归家后,去洛阳博物馆拍摄?为什么MV式地展现熊猫、打铁花等等中国元素?

所有这些看似一闪而过的细节,尽管在镜头语言和剧本设计上并不见得高明,但它们在内容上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情绪的厚重,早已掩盖了这部短剧在形式上的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成功,不仅在于它巧妙地融合了文化、历史和艺术,更在于它成功地唤起了全网对于“归还文物”的关注和呼吁。

这背后蕴含的,正是影视创作者在近些年的爆款影视作品里,统一存在的情况。

谁能拿捏弥漫在社会里的某种情绪,谁就能站在流量的风口。

作者丨毛头

所见即所想。

编辑丨毛头 排版丨凉茶

媒体统筹丨佐爷灵魂贩卖馆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后浪力量 | 2023短片征集计划开启

好课 | 佟晟嘉纪录片工作坊

⬆️ 关 注 【 后 浪 电 影 学 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