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举报信令毛主席潸然泪下,周总理勃然大怒,叶剑英:必须彻查
三舅说历史
2023-09-19 16:10四川
1955年,毛主席一声号令,“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无数知识青年从城市之中来到了农村之中参与劳动建设,无数青年男女从此扎根于乡村之中,为祖国的建设挥洒着青春热血。
毛泽东此举,并不是随意而为之,而是为了锻炼这些新青年们,让他们投身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体会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想当年,毛泽东、周恩来等先辈们参加革命之时,也正是风华正茂之时,看着一批批成长起来的青年,毛泽东倍感欣慰的同时,也担忧到他们的未来,因此适当的锻炼,是必须的。
然而1973年的一封举报信,却在中央引起了轩然大波,毛泽东看后亲自叫来了周恩来和叶剑英等人,要求公安部等相关部门立刻彻查信中所说的事情,如果是真的,必然要严惩不贷!
周恩来看过信中内容之后,更是气得久久不曾说话,直言此等行径宛如法西斯!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上山下乡运动自1955年开始,前后历经了25年的时间,影响了近两千万的知识青年,他们以狂热的态度和精神,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这场全国运动之中。
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原因很多,除了毛主席所倡导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还有很多的实际因素。
毛主席的倡导,更多地是赋予了知识青年在精神之上的引导和支柱。
现实问题中,就是就业问题,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城市的就业问题就日渐显著,由于我国工业化发展速度较慢,第一产业还占据较大部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则相对落后,无法容纳庞大的城市就业人口。
而乡村之中由于农业生产的需求,则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知识型人才。因此中央政府才会提出中小学毕业生前往农村就业的提议。
之所以出现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和我国初期计划生育政策有关,我国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快,在和平年代,人口增长速度首屈一指。
在当时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人口都在快速增长,就业压力空前。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当年中苏关系的恶化。由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将援建的各种项目纷纷撤走,导致中国大批工厂倒闭,诸多工人下岗,经济发展受损,因而出现了大量的失业、未就业问题。
对于上山下乡运动,很多人都持批评的态度,但其出现,是有着必然的历史关系的,尤其是单一的经济体制下,上山下乡运动必然出现。
而1973毛泽东案牍之上的那封举报信,便和上山下乡运动有关,此时上山下乡运动已经开展了十余年,影响了无数的知识青年。
写举报信的是一个名叫李庆霖的人,而他举报的正是自己儿子下乡所在地的政府领导。
李庆霖的举报信
李庆霖是福建莆田人,曾在福建莆田县某中学校长,属于知识分子,由于受到政治斗争等的影响,在1957年划分为了右派,受到了一系列的处分。
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之中,李庆霖的儿子李良模也在其中。
在政策的号召之下,李良模跟随一群知识青年来到了几十公里之外的山区之中,同当地的农民一起劳动,彼时李良模所在的荻芦公社水办大队,条件十分艰苦,连最基本的饮水、吃饭都是问题。
最初李庆霖十分担心儿子能不能适应农村的生活,但好在政府在最初也有着很多的政策,会按时为这些知识青年提供口粮和必需的生活用品。
李良模虽然生活艰苦,但胜在都是同龄人,大家苦中作乐,也就这样熬了过来。
但在来到乡下一年之后,李良模却给父亲李庆霖写了一封特殊的信。
也真是这封信让毛主席勃然大怒,并且后续引发了轩然大波,那么这封信里面到底写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