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农历八月初一,是传统文化里的天医节。老话说“想吃来年饭,八月初一往东看”,明天下雨有啥预兆?
1·天气变化的韵律
听风看云知天气的本领,似乎是动物们的本能,而揣摩天气变化规律的本领,则是人类超载本能的特质。

在农耕社会,人们要看天吃饭,对天气的变化自然相当敏感。如果那时候有人可以准确地解读天气和天象,一定会被人奉为“神人”。
那时候没有先进的仪器和工具,只能依靠长年累月的细心观察记录,积累和更正,最终人们依旧总结出了不少相对准确,又顺口好记的民谚俗语。
比如《谈苑》中收录的“云向南,雨潭潭;云向北,老鹳寻河哭”,《古今谚》中收录的“早霞红丢丢,晌午雨浏浏;晚霞红丢丢,早晨大日头”,还有民间流传的“雨打梅头,无水饮牛”“虹高日头低,早晚披簑衣”等。
当然,也发现了不少反映天气变化的周期性规律,比如天气会以15天,或15天的倍数相对应,流传下的谚语也不少,就像“旱初一,涝十五”“立春大淋,立夏大晒”“九里一场雪,伏里一场雨”“三月东风叫,十月北风笑”等。
并且,农历的八月和来年正月相互对应,八月的初一对应正月初一,八月十五中秋节对应来年正月十五上元节,所以民间有“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的老话。
2·八月初一早看天
民间老人们说“要吃来年饭,八月初一早看天”,说的就是农历的八月和来年正月天气的韵律关系。八月初一对应正月初一,而正月初一是农历春节,也称“元日”。

作为新一年的头一天,无论是古籍中的记载,还是民间流传的谚语,都认为正月初一宜晴不宜雨。
比如唐代的《开元占经》中就有“正月一日风雨,其年大恶;微风小雨,年小恶;风悲鸣,疾作灾起”,以及“正月一日有风雨,三月谷贵”等记载。
民间谚语里也有“正月初一雪一场,来年定旱莫问天”“元日宜晴忌黑天,大雪纷飞是旱年”等的说法。
所以,如果八月初一阴雨,就代表来年春节天气不好;如果春节天气不好,那就预示着明年庄稼的长势不好、收成欠佳。所以才说“要知明年吃米不吃米,就看八月初一雨不雨”,“明年米麦要好收,八月初一落一沟”“要吃来年饭,八月初一往东看”。
“往东看”指的就是八月初一早上看一下,如果东边有太阳升起,那就预示明年收成好;如果阴雨,就预示来年收成堪忧。
3·今年情况如何?
民间以八月初一晴雨,来预测收成或后面天气的谚语有很多,比如“八月初一早看天,红了哪边旱哪边”“八月初一晴,八月无水过田埂”“八月初一雨落田,麦子要种泥巴间”等。

意思都是如果八月初一是晴天,那就预示着接下来晴天会比较多,天气会比较干旱;如果初一下雨,则预示接下来雨水会比较多,到种麦的时候也难有好天。
今年的八月初一是秋季酉月的丙子日,也就是秋季“丙日”。老话说“春丙阳阳,无水洗秧;夏丙阳阳,旱干池塘;秋丙阳阳,干谷上仓;冬丙阳阳,无雪无霜”。
在十天干中,丙为火,属盛阳,所以古代人认为所有的丙日晴天,都预示着接下来会比较干旱。秋季的丙日如果是晴天,就预示着今年秋季收获不错,以及秋冬季节会相对干旱。
目前,稻子和北方早收作物都已收获完毕,收成都相当不错,短时间的晴好天气会更方便粮食的晾晒和储存。
所以八月初一晴天会更好,不但能让人们做好秋收的收尾工作,也预示着明年会有个好收成;如果下雨,会很容易形成连阴雨,不但晚收作物的生长会受影响,还预示着明年的粮食收成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