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和《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促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推动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拟定于2023年10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杨凌示范区邰城路3号)举办陕西省第一届研究生“青春奋进正当时 筑梦不负新时代”优秀文创作品评选。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比赛目的

大赛坚决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学习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青春奋进正当时,筑梦不负新时代”为主题,旨在研究生群体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更好的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团结引领广大研究生充分发挥“扎根精神”和“创新精神”,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建功立业。

二、主办与承办单位

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培养工作委员会

协办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工部、研究生会

三、参赛条件与方式

参赛对象

本次大赛全省所有高校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均可报名参赛。每件作品的作者人数不超过2人,指导教师为1人。

征集范围

1、征文组

鼓励广大研究生结合自身经历撰写青年学习、成长、奋斗、奉献的青春故事,歌颂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中涌现的青年人物及其光辉事迹,记录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百年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和涌现出的先进青年代表,抒发对党的诚挚热爱。例如:散文、随笔、诗歌、纪实、小说等,题材不限。

2、短视频组

内容要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宣传纪律,立足“小切口阐释大观点、小事例回答大问题、小故事讲清大理论”,善于运用青春语言、身边事例、生活画面来增强作品的感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例如:微团课、微党课视频,微电影(含剧情片、动画片、纪录片、公益宣传片)等形式不限。

参赛方式

参赛作品由所在学校统一向组委会报名,鼓励各参赛学校在组织校级预赛的基础上,推荐优秀作品参加本次竞赛,不接收个人报名。各单位预赛排名将作为正式评选的重要参考。各参赛单位在接到大赛通知后即可按大赛主题和内容的要求进行准备。

作品要求

1.符合主题的原创作品,且作者拥有作品完整的全部版权。作品内容立场正确,观点准确,逻辑严谨,说理透彻,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不得违反国家政策法规,不得抄袭,不得涉政涉黄涉黑,不得侮辱民族宗教信仰及其生活习俗等,违者将被取消参赛资格并承担相应后果。

2.作品应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以现实为背景,不得出现异能、修炼等超幻想元素。尤其鼓励作者们重点关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取得的突出发展成果以及各高校师生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中突出贡献和优秀事迹,从中选取某一背景或片段,或选择独特的角度等,讲述青年人施展抱负、才干、情怀、品格等的精彩故事,塑造闪亮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形象,例如:

在助力第一个百年目标,推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这一伟业中作出贡献的基层青年的事迹;

推动“一带一路”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商共建共享,以实力展示中国名片的青年英才的故事;

为国家科技攻坚项目奉献力量,在科技创新领域奋发有为的青年故事;

推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的建设者或相关人员的故事;

在守护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建设中作出贡献的基层工作者的故事;

努力传承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传播文化自信的青年人的故事;

弘扬尊老爱幼、热爱集体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于人群中闪光的青年人的故事;

在各行各业平凡岗位上辐射正能量、成为周围人榜样的青年人的故事。

3.征文作品文体不限,散文、随笔、诗歌、纪实、小说皆可。其中,散文、随笔不超过6000字,诗歌不超过60行,小说、纪实文学不超过2万字。

4.短视频作品时长5分钟以内,微电影时长15分钟以内。作品需有完整的片头、正片、片尾(演职员、主创人员及出品单位)、字幕等信息,画面清晰、情节完整、影片规范,附有主要剧情或内容介绍。主办单位不承担包括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纠纷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参赛名额

各参赛单位推荐的参赛作品数量应不少于3件,不超过10件。

四、大赛进程与时间安排

2023年5月发布第一轮陕西省第一届研究生“青春奋进正当时 筑梦不负新时代”优秀文创作品评选的通知。

大赛初步定于2023年10月(暂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行,各单位作品报名与提交、收费办法及参赛安排的正式通知9月初左右发布。

五、评奖

奖项设置

陕西省研究生“青春奋进正当时 筑梦不负新时代”优秀文创作品评选将根据不同组别设立优秀作品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和优秀组织奖三类奖项。其中,优秀作品奖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若干项,其中特等奖由各类一等奖作品中竞争选拔产生。

评审原则

活动主办方将组织由知名文学评论家、专家组成本届大赛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科学、规范”的原则,通过事迹审查和现场答辩等程序,对作品进行综合评审,确定优秀作品奖及等级。对于获特等奖作品的指导教师,颁发优秀指导教师奖,对竞赛组织工作成绩突出的参赛学校颁发优秀组织奖。

六、其他事宜

请各参赛单位指派一名研究生辅导员负责对接相关事宜,并将本单位作品于9月28日前统一报送至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报送邮箱:yangongbu@nwafu.edu.cn。

七、优秀作品展示

素材来源:陕学会 研究生院

网络编辑:赵怡兴

责任编辑:李培铨

终审:陈怀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