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一名男子为了脱贫,竟然伪造周总理的签名,从银行骗走了20万的现金。
事情败露后,全国人民为之震惊,周总理亲自下令:10天内必须侦破此案。
由于当时这件事的影响比较恶劣,而且涉及的金额十分巨大,所以也被称为“新中国第一诈骗案”。
在这起案件里面,有两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一个是犯人的心思实在缜密;另一个就是犯人对骗来的这笔钱的处理方式。
话不多说,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话说当年3月24日,周总理的办公室秘书赵炜突然接到一个银行打来的电话,对方来电请示:“之前总理提取的那20万的款项该如何入账?”
赵炜听后一头雾水,因为涉及重要事项,周总理都会提前交代的,可总理近期从未有过这样的批示。
但银行来电人员坚持说:“确实有的,而且批示原件就在我们手里”。
赵炜在周总理身边工作了很长时间,直接告诉她事有蹊跷,于是便要求银行人员将原件送来周总理的办公室。
而在看到原件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意识到大事不妙:“他们恐怕被骗了!”接着赶忙将此事上报给了周总理。
周总理得知后十分震怒,当即给公安部副部长杨奇清打电话下了命令:10天内必须侦破此案。
公安部接到命令后,迅速展开了调查。原来六天前的傍晚,银行工作人员准备下班的时候,突然走进来一个身穿呢子大衣、手拿公文包的人。
他称自己是国务院的工作人员,来给行长送一份紧急文件。
银行工作人员接过信封一看,上面果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几个字眼,而且信封的左下角还标记了一个红色的急件标志。
按照正常流程,这封文件需要送给行长或者是副行长审阅,但是当时两位行长均在外地开会,工作人员就将这份文件交给了值班领导。
值班领导打开信封后,发现里面是一份公函,上面的大致内容是:“晚上9时,西藏活佛举行讲经会,需要拨一些专款用作寺庙修缮,拟拨给15-20万元”。
最左侧是周总理的批示:“请银行立刻拨款20万元”,下面还有一行批注,写着7时务必送民族饭店赵全一手。
见到批示逻辑清晰、合情合理,而且事项紧急,值班领导不疑有他,立马就按要求筹集了20万现金,并派人送到了民族饭店。
巧的是,这个“赵全一”好像早就知道工作人员要来,早早就在大厅里等候。拿到钱后,还得意地和工作人员回了一句:“你们真准时啊。”
几天之后,两位行长开会回来了,听了值班领导的汇报后,知道是周总理批示来提的款,便专程打电话到总理办公室,请示款项应该如何核销。
至此,众人这才发现,这竟然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
在调查的过程中,公安部的同志发现这个赵全一手段非常高明,不仅没有留下指纹,四处打听后都没人听过他的名字,也表示没见过这个人,一时间遇到不小的困难。
调查人员冷静思考后,觉得只要是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怎么可能没有人认识他呢,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他用的是假名。
之后公安人员又仔细检查了赵一全使用的信封,终于找到了破绽。
大家发现,信封还真是国务院专用的,而且介绍信的纸张也是机关单位专用,这一下子就缩小了调查范围。
公安人员当即开始逐一排查,最终发现这是外贸部的公文纸。通过继续顺藤摸瓜,最终锁定了一个叫王倬的人。
为了确认他的身份,公安人员还专门调取了王倬的人事档案。发现他的曾用名正是“赵全一”。
证据确凿,4月4日专案组成员在一个清晨将其抓捕,并在他家找到了丢失的钱款,但是只有191409元。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经过审讯,王倬一五一十的全交代了。
原来啊,他在外贸部工作的时候,经常能够接触到周总理批示的文件,心细的他发现只要有了总理的批示,办什么都非常快。
当时他觉得每月拿死工资改变不了生活,于是一心妄想发财的他便产生了伪造周总理签名向银行骗取巨款的想法。
为了伪造总理的签名,他甚至提前很长时间就进行了模仿训练。
骗到钱后,他把大部分都交给了老母亲保管。
不过老母亲是个明事理的人,看到他突然拿了那么多钱回去之后,就想着他肯定是干了坏事,所以留在家里一分没动,想着哪天政府查到了好直接交上去。
剩下的那部分,王倬给老母亲添置了一些衣物和家电。但不久他也觉得害怕,所以想了个办法,索性直接将这些钱给烧了。
怕动静太大被邻居发现,他就在夜深了邻居都睡了时候,用蜂窝煤炉子少,但这就有一个弊端,每晚上烧不掉多少。
最终,王倬在当年7月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他的目前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王倬的故事已经成为了历史,但它告诉我们:
第一,做人可以胆大心细,但一定要用对地方;第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切不可采用非法手段;第三,凡事要三思而后行,特别要考虑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