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城寨,曾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社区。当时,这座城寨不再是混乱无序之地,反而成了一个有秩序、有组织的自治社区,其独特之处在于管理方式,与其他地区大相径庭。这个城寨的管理者并非政府官员或法律机构,而是各个帮派的头目,这一点或许在其他地方会导致混乱,但在九龙城寨,这种方式却是最稳定的。这是因为对于城寨居民来说,港英政府从未真正关心过他们,相反,帮派成员为他们提供了工作机会、租赁店铺,并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因此在居民心中,帮派的地位高于政府,这也是城寨自治的关键所在。

九龙城寨的管理分成四大派系,包括四大、和字头、潮州帮以及14K。这些帮派的影响力不仅在城寨内部广泛扩展,而且在城寨外部也有深远的影响。其中,新义安的创始人向前更是享有九龙皇帝的美誉,他的儿子向华强则借助这个背景在香港娱乐圈崭露头角。城寨也培养了不少才子,如陈慧敏,他原是14K的核心成员,以其卓越的武术技巧和演技而闻名,他的加入不仅丰富了14K的队伍,还在影视圈扩展了他的影响力。

在60年代,九龙城寨吸引了房地产商的关注,由于其特殊性质,他们可以在这里自由建楼,无需应对繁琐的规定,只需遵守高度限制。城寨的规模逐渐扩大,商铺、诊所等商业设施也纷纷涌现。尽管存在毒品和赌博等非法活动,但城寨的繁荣不逊于香港其他地区。然而,港英政府一直对城寨的治理置之不理,直到吕乐出任华人总探长。吕乐与城寨帮派管理者达成协议,帮派每月向警方交纳贿赂,以维护非法交易的稳定。这一事件后来成为电影《追龙》的原型。

然而,1974年,随着廉政公署的成立,四大探长相继被绳之以法,港警腐败得到根除,九龙城寨的非法活动也受到了影响,警察开始巡逻城寨街道,并扫荡非法场所。城寨的帮派逐渐外移,政府接管了街道工作。尽管城寨仍存在非法建筑,但它已不再是过去的乱象。最终,在1993年,伴随着拆迁机器的轰鸣,这个曾经充满神秘与活力的城寨,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九龙城寨或许在面积上不起眼,但它承载了无数人和事件,影响深远。城寨的自治制度,与香港几十年的发展史密不可分。时势造英雄,向前在城寨的根植下,获得了今天的成就,也是时代的见证者。这个故事不仅是一段独特的历史,更是对社会变革和自我治理的思考,提醒我们在特殊环境下,人们可以通过合作和自我组织实现秩序和繁荣。城寨的兴衰,是香港多元文化历史的一部分,也是社会演化的缩影,不容忘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