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国半导体研究第一人,仅用了六年时间就突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让祖国在该领域领先世界,打破了“中国人研究不出自己半导体系统”的荒谬预言。

但就是这样一位让中国在世界挺直腰板的爱国科学家,却四次申请中国院士被拒,成为了一生的遗憾。

美国还想趁虚而入的拉拢她,将她评选为美国国家科学第一位中国外籍女院士,当国人都以为她会因此为美国效力时,她说出的一番话却让国人动容,她就是“中国半导体功勋”李爱珍。

那么,她是如何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让祖国在半导体领域挺直腰板的?面对四次院士落选和美国的拉拢,她又是如何不忘爱国初心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科学院院士代表着我国科研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光是这个称号就让人们肃穆起敬,是无数科研人员梦寐以求的殊荣。

想要被评为“中科院院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在科研领域拔尖之外,还需要对个人进行全方面的考察,通过专业人士的投票才能够进入院士的名单。

正因为如此,很多在领域内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可能一生都无法获得这个称号,成为了人生遗憾。

其中,最让人惋惜的就是“中国半导体研究第一人”——李爱珍,她曾经四次进入了推举人的名单当中,却没曾想四次都落选了,这让很多人都为她感到了委屈。

1999年,李爱珍第一次进入到中科院院士的推举名单当中,不过当时她在科研上并没有取得卓越的成就,因此落选了。

这一次落选给了她一个不小的打击,李爱珍有些迷茫,她原本觉得自己在半导体领域的成就已经够高了,后来发现与世界级科学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次的落选反而让她更加有动力了。

李爱珍凭借自己在科研领域的不断探索突破,很快就迎来了再一次入选中科院院士的机会,分别在2001年、2003年和2005年三次入选,但每一次都与院士荣誉失之交臂。

要知道,李爱珍在半导体领域的成就可是得到世界认可的,2013年她就成功当选为“亚洲太平洋材料学院院士”,还被评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工程科学家”,她是第一个获得这个奖项的中国人。

2007年,美国还破天荒地将李爱珍评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她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女科学家。

国内院士评选一次次的名落孙山,美国却在这个节骨眼上抛来了橄榄枝,很多人都担心她会因为屡受打击而选择到美国去发展。

四次申请中科院院士都被拒了,对于一般人来说肯定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曾经有一位美女科学家颜宁,就是因为三次院士落选而选择出走美国。

在社会上各种猜疑和质疑声不断时,李爱珍在公开场合的一次讲话,给国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她公开表示:没有祖国的支持,就不会有我今天的成就,我感谢那些推举我作为院士的人,也因此感到内疚,因为我辜负了他们对我的期望,每一次都落选,我会继续留在祖国,为中国的半导体事业继续奋斗的。

听到李爱珍这一顿发自肺腑的讲话,国人都被她的拳拳爱国之心所感动了,她让世人明白,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是不图回报的,这类人时刻想着为祖国奉献自己毕生的力量,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在李爱珍面前,科学家严宁就相形见绌了,因为真正爱国的人,是从来不跟祖国讲条件的。

对于中科院院士评选失败,李爱珍没有一句的埋怨,而是一直心怀感激,她深知没有祖国的培养,自己不可能有如今的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成长经历,让李爱珍拥有这样真挚的爱国之心呢?这个还要从她的家庭环境开始讲起了。

李爱珍的父母是菲律宾华侨,那个年代在国外谋生是非常不容易的,这让李爱珍的父母意识到只有祖国强大了,中国人在国外才不会受到欺负,于是一家人回到了国内定居。

1936年,李爱珍出生在福建,她的父母不忍国家遭受委屈,毅然加入了抗日卫国的队伍当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将“爱国”两个字刻入了李爱珍的骨子里面。

李爱珍的童年跟中国的那一段屈辱史重叠,在这样的成长环境当中,她更加懂得了只有国家强盛,中国人才能真正地站起来,正是因为这样的信念,让从小就聪明的李爱珍更加刻苦的读书。

1954年,李爱珍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地考入到了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之后进入到了上海冶金所,成为了一名化工研究员。

通过十余年的积累经验,她在科研上的天赋逐渐展现了出来,当时的上海冶金所副所长邹元爔,发觉到了李爱珍身上的潜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将她收为了学生。

邹元爔可不是一般的人,他不仅是冶金专业,也是半导体的材料专家,还是我国冶金物理、化学理论研究的先驱。

有了名师的指导,李爱珍开始在半导体材料方面钻研,当时还是新兴学科,国内科学家在这个方面的研究并没有太大的突破,再加上当时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想要取得成绩非常的困难。

后来总算等到了机会,国家为了培养属于自己的科技人才,决定通过公费派遣高尖人才的方式,去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期待他们学成归来之后研发属于中国的尖端科技,而李爱珍就成为了出国深造学者当中的一员。

出国留学的过程当中,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因为她的华侨背景,很多人担心她出国之后就不会再回来了,好在有老师邹元爔的鼎力推荐,她才最终获得了前往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留学机会。

对于老师的帮助,李爱珍一直是心怀感激的,李爱珍深知留学机会来之不易,也知道自己身负祖国的期待。

留学期间,她更加努力地学习先进知识,争分夺秒地搞科研,对于她来说这就是回报祖国的最好方式。

在美国期间,李爱珍经常跑去贝尔实验室,带着自己在科研上的困惑,去请教被誉为“分子束外延之父”的卓以和教授。

通过不断的深入了解,李爱珍意识到分子束外延技术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百姓的日常生活,还涉及到国家军事,于是她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将这项先进技术带回祖国。

1988年,李爱珍学成归国了,本以为凭借自己所学的知识,可以大展拳脚来报效祖国了,却因为设备落后,在分子束外延技术上的研究一直没有进展。

1994年,李爱珍终于等到了机会,美国对于分子束外延设备的管制有所放松,我国终于购买到了相关的设备。

有了设备,李爱珍的研究如虎添翼,仅用了六年时间就取得了突破,我国一夜成为了继美国和欧洲地区以外,第一个拥有自主研发激光器的国家,中国取得了此项突破,让世界都为之惊叹。

不过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爱国科学家,竟然四次与中科院院士擦肩而过,很多人都为此感到惋惜。

2005年,中国工程院鼓励李爱珍参加院士竞选,没有想到竟然被她婉拒了,李爱珍认为院士的名额实在是太宝贵了,自己已经年近古稀了,不想去争院士的名额了,想把这个机会留给年轻人。

如今的李爱珍虽然早已经退休了,但她还在忙着搞科研,每天起早贪黑的去研究院工作,在科研上的精力完全不输给年轻人。

有一次,她的学生大年初一的时候给她打电话拜年,没有想到竟然没有人接,后来才知道,原来李爱珍老人大年初一仍然在实验室工作,她的所作所为不得不令人们为之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