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已基本过完,今年七月是大月,明天就是最后一天:七月三十,也是传统文化里“关地门”的日子。老人说“七月晦日关地门,3事不做福临门”,有啥讲究?
1·七月晦日
远古时代,人们看到日升日落,就在岩壁上画上一条横杠,从此时间就有了概念。后来年、月的概念被引入之后,历法便由此产生。

最早人们依照月亮的运行周期来安排历法,称为“朔策”。把月亮的一圆一缺定义为一个“月”,称为“朔望月”。一个朔望月开始于没有月亮的朔日,月亮最圆最亮的日子是望日,再回归到新的朔日就为一月。而朔日之前一天就称晦日,也被称为“既朔”。
朔日对应初一,望日对应十五,晦日指的就是一个月的最后一天,被认为是整个月晦气、穷气的集中地,是很不吉祥的日子。
所以《公羊传》中称“何以不日?晦日也”,《儒林外史》中也有“晦日用兵,兵法所忌”的说法。和年尾的除夕差不多,人们会在这天打扫除晦、送穷避灾等。
同时晦日也是古代人祭灶的日子,晋代葛洪的《抱朴子》里就有“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小者夺算”的记载。通常书中所写,应是早已流行。
2·穷日遇重
在古代,十二地支是人们用来纪录时间的文字,以“子”为首,以“亥”结尾。“子”代表万物兹阴于既动之阳,指的是时间的开端;亥本意是核,意为万物收藏,是时间之末。

一天之中,亥时称定昏或人定,指的是最后一个时辰,此时夜色已深,万物寂静;一年之中亥月指的是春阳萌动前的最后时刻,冬寒料峭、万物归藏不现。
所以古代人认为“亥”就是“穷”,并且四季中的所有亥日都是“穷日”,乙亥、丁亥、辛亥和癸亥四个日子也被合称为“四穷日”。穷既代表地支“穷尽”,也代表五行穷尽,以及资源匮乏等。
同时亥日还是“重日”,古籍中认为,水为太阴,而亥为纯水,其象为坤,是阴中之阴,所以亥日就是重日。《天宝历》中还解释:亥为阴极之位,坤辟在焉。故曰重日。
“重日”的意思就是重复,代表“好事成双”“福有双至”,自然也代表“祸不单行”“雪上加霜”等,无论好事还是坏事都容易重复。
穷代表穷尽,匮乏;重代表重复、加倍。当“穷”遇上“重”,自然是匮乏加倍、穷尽也加倍。
3·五虚勾陈
简单地说,所谓“五虚日”指的是五行的逢绝之日,逢绝就是无力,也就是虚。比如金和木相对,秋季金旺木绝,合成木局的亥、卯、未就是秋季的五虚日;同样的,春季木旺金绝,合成金局的巳、酉、丑也是春季的虚日。
当然,水与火相对,水旺火绝、火旺水绝。所以夏季的申子辰,冬季的寅午戌都是五虚日。

七月三十是酉月的亥日,酉月代表秋季最强的金,月中的秋分更是金气力量的顶峰,所以酉月的亥日、卯日和未日也是秋季更强的虚日。古籍中称:五虚者,四时逢绝之辰,物绝而损朽。
并且酉月以寅日起青龙,到亥日就是玄武。玄武又称玄冥,是天狱星轮值之日。玄的本意为黑,也代表阴谋或欺诈等。酉又是水的咸池,也寓意感情上的不实和矫饰。
七月三十是传统民俗中地官“关地门”的日子,是人们七月祭祖的最后一天,过了这天的亥时,就可以撤下祭品,归回牌位。
作为“关地门”前最后的一天,这天的风和气息也是比较凌乱的。再加上晦日穷日,重日等的力量,所以这天不宜远行、不晚归、不下水,以及不放财、不嫁娶等,还要小心甜言蜜语以及小恩小惠的诱惑。
除此之外,一年之中所有的晦日有雨都会使“籴贵禾恶”“岁恶”等,七月晦日风雨的结果自然也是“谷贵”,所以晦日宜晴不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