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话题,我们认识一下由德国生产的豹1坦克,近期丹麦政府从博物馆索要来豹1A5坦克的标本,将其搬上战场,用于对乌军的训练。迄今为止,乌克兰政府已经陆续收到10辆豹1坦克,该坦克是上世纪的明星坦克,这一次为俄乌冲突再出江湖,然而,它身上有2大特性,使得它很难应付现代战局。
豹1坦克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末,作为二战之后的战败国,德国原本是不能够进行装甲武器生产的,其坦克来源主要是从美国进口,但是美国研发的坦克并不能满足欧洲国家防务的需求。于是在1956年,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3个国家对欧洲坦克,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由于冷战的特殊原因,德国获得了研发坦克的资格。

1957年6月,联邦德国和法国共同参与坦克研究,1958年的9月,意大利也随之加入对该坦克的研发。为了方便研发,联邦德国分别组建了AB两个设计团队。A设计团队在1960年6月,完成了第一辆样车的制造,同年8月,第二辆样车被制造出来。B设计团队更早,在1960年的5月,就完成了第一辆样车的制作,同年第二辆样车被交付。
1961年初,两个设计团队坦克样车都被交付试验,1962年4月,样车试验结束,最终德国政府选定了A设计团队的样车,并将坦克命名为豹1式坦克,由德国克劳斯•玛菲公司和莱茵金属公司的下辖公司马克公司共同负责生产。1963年7月,德国政府向上述2个公司发出1500辆订货大单。

1964年秋,联邦德国政府又为豹1坦克的批量生产,拨出15亿马克的资金,1965年该坦克正式在联邦德国陆军服役。为了提升该坦克的稳定性,联邦德国在1971年,将1845辆豹1式坦克进行返厂改装。这一批返厂的坦克之中,前4批是它的第一个型号豹1A1坦克。
第5批改装的342辆坦克中,有232辆坦克再次进行改装,就有了豹1式坦克的第二个型号豹1A2,另有110辆坦克在豹1A2的基础上又被改造,豹1A3由此而来。第6批生产的豹1式坦克,又在豹1A3的基础之上进行升级,就有了它的第4个型号豹1A4。
1982到1983年,为了满足现代化战争的需要,联邦德国又对豹1式坦克进行升级改造。这一次该坦克新增配置了火控系统,使得这些坦克可以在能见度比较低的夜晚,使用热成像系统,并且附加了自动灭火抑爆系统,以120毫米火炮代替原先的105毫米火炮,这就是豹1式坦克的最后一个型号豹1A5.

后来,该坦克又被出口到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希腊、意大利、荷兰、土耳其等国。这些国家,根据自身的环境特点,作战条件,对该坦克又进行了一系列改造。1984年,该坦克停止生产。
能够在上世纪成为欧洲各国的明星坦克,还能够在退役18年后,被丹麦从博物馆拿出来,用于对乌军的训练,豹1式坦克的优点自不必说。三防通风设置,能够为驾驶坦克的士兵提供无毒无尘的新鲜空气。装配4个灭火器,有自动灭火开关,可通过温度感应,自动打开灭火器。坦克车身左右两侧,4组烟幕弹发射装置,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发射,防护相对较高。

除了较好的防护,该坦克的攻击力也不错,装配L7A3式105毫米线膛坦克炮,能够发射加拿大、法国、联邦德国、以色列、英国和美国制造的105毫米炮弹,其中包括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整装弹。该坦克侧身还有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长舱盖上还能够安装高射机枪,360度旋转射击。另外,豹1坦克完成了现代化升级,拥有配备火控系统,能够在夜间使用热成像系统,这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属于领先行列了。
但是,豹1坦克的缺点也很明显。第一,该坦克的防御和火力,面对当前战争中使用的武器,并不占优势。车体的装甲板较薄,只能对破榴弹弹片进行防爆,碰上近战,口径在20毫米以上的武器,都能够将其摧毁。后续几个型号,针对这个问题虽有改进,但是用于当前的现代化战争,劣势还是很明显的。并且,该坦克的火力是105毫米线膛坦克炮,在火力上也存在不足。

第二,也是最大的一个问题,坦克在正面战场,发挥集群优势很重要,截至2023年,豹1式坦克已经停止生产39年了,其库存有限,不然丹麦政府也不至于向博物馆要坦克,没有较大的数量投入,发挥不了坦克的集群优势。以上2个劣势,让豹1式坦克很难再适应现代化战争。
豹1式坦克服役之后,世界上发生的一些局部战争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譬如1992年到1995年的波黑战争,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该坦克都表现出了不俗的战斗力,性能很是不错。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德国政府在2023年2月3日,批准了向乌克兰的豹1坦克出口。不过,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表现良佳的豹1式坦克,在俄乌冲突之中优势并不怎么明显,被炸毁的不在少数。
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豹1式坦克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现代化战争的需要了。不过,这不能说明豹1式坦克浪得虚名。作为上世纪80年代的产物,它的整体性能还是很不错的,是第二代主战坦克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