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诞生之初,中国共产党面临第一个重大的外交与军事判断——是否出兵朝鲜。

1950年,新中国刚刚诞生,正处在约束万千的发展任务中。党和人民团结一心,目标明确。

因此,所谓林彪装病拒绝服从命令的传闻,与当时的政治氛围格格不入。

有传言称,林彪强烈反对出兵朝鲜,甚至装病拒不前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有人说,将帅们在这一问题上存在分歧。这样的说法似乎符合常理,但仔细推敲,这里面充满迷雾。

林彪为何突然变脸?将领之间难道真的存在分歧?

这其中必有内情。时代巨轮怎会让一个普通农民出身的彭德怀,与美国名将麦克阿瑟在朝鲜交锋?

故事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权力博弈?林彪的态度转变,又是出于何种考量?

该不该出兵?

1950年9月15日至16日,是朝鲜战争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麦克阿瑟将军趁着朝鲜人民军与李承晚伪军在洛东江一带的胶着局势,派遣大批美军士兵进行仁川登陆。

这一举动彻底改变了战局,朝鲜人民军在面对庞大数量和先进装备的敌军时节节败退,鸭绿江边已经近在眼前,对中国的国土安全和地缘局势构成了严重威胁。

这场战争的进展,也让中国领导人看清了朝鲜的态度。

双方原本是友好的邻国,但战争一开场,朝鲜就中断了与中国的军事交流。

中国想更多了解战场情况,却无从得知。这让中国领导人十分失望。

中国非常担心战火蔓延到自己国境,希望能保家卫国。

但由于朝鲜的冷淡态度,中国面临难题:想主动提供援助,又难直接提出。毕竟两国关系渐行渐远,中国也只能克制自己的冲动。

这其实反映了中朝两国在战略上的差异。朝鲜主要考虑自身利益,不愿与中国过多合作;而中国更看重地区稳定,想避免灾难性后果。

双方立场和需求不同,也造成了交流隔阂。

1950年9月18日,中南海,毛主席正坐在会议室里,望着墙上挂着的地图沉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图上标注着朝鲜半岛的军事部署,以及美军登陆仁川的时间。

这时,周总理快步走进会议室,向毛主席汇报最新情况:“主席,朝鲜战场形势对朝鲜人民军极为不利。

我们的邻国节节败退,眼看就要被美军打到鸭绿江边了。这对我国边防安全形成了巨大威胁。”

毛主席皱起了眉头,点了点头:“这件事不能坐视不管。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制止美国的挑衅。”

随着战局发展,中国也必须采取行动。9月18日,周恩来紧急召见苏联大使,表达中国的严重关切。

尽管朝鲜不合作,中国还是必须防范美军威胁。于公于私,中国都不可能袖手旁观。

中国领导层想法经历了快速转变。原本因为朝鲜态度冷淡而犹豫,到后来为了自保不得不出兵。

整个9月,中国都在权衡利弊,做出进退两难的选择。

1950年9月至10月,朝鲜半岛形势对中国构成了严重威胁,但中朝双方在求援问题上立场复杂,充满反复。

9月21日,朝鲜劳动党专门开会研究请中国支援一事,会上金日成明确表示反对,想先听取斯大林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显示朝鲜内心的矛盾与尴尬。一方面,朝鲜军队节节败退,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请求中国援军已是不得已。

但另一方面,轻易求援也将打击朝鲜的威信与尊严。朝鲜领导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

事实上,朝鲜早就渴望获取中国的帮助。早在1949年,金日成就请求中国调拨解放军中的5万朝鲜族老兵给朝鲜军队。

这无疑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一旦战局恶化,毛主席也表示中国会提供援助。

然而没想到仅过了一年,朝鲜军队就陷入了如此困境。

当时朝鲜人民军已经连连败退,汉城于9月30日陷落,战局对朝鲜非常不利。

中国明白,如果敌人继续北进,那么朝鲜人民军将丧失主力,中国出兵的机会也将消失无踪。

谁也没有想到,一年后的1950年10月1日,这一天正是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纪念日。

可是毛主席却没有太多时间欣赏盛大的庆祝活动。

一份加急电报送到了他的办公桌上,是来自斯大林和金日成的请求支援电,他们请求中国派兵参与朝鲜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