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映的文艺片,票房不太行,热度倒是挺高的。

上个月的《燃冬》,想看狗血三角恋的观众走进电影院看了一出“延边少年烦恼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出电影院骂骂咧咧让本片频繁登上热搜;

上周的《不虚此行》,胡歌回母校宣传喊出“我们也需要票房”的口号,

果不其然又热搜了,评论区乌烟瘴气,更有甚者说,这么喊话跟当街乞讨有啥区别。

今年内地电影市场,

一边是商业片锣鼓喧天票房破纪录欢声笑语,

一边是文艺片臊眉搭眼到处求排片低声下气。

可是你打开微博,文艺片的热搜一个都没少,可惜有骂无市的现状就是这么残忍。

那么问题来了,文艺片到底该不该追求票房呢?

先插入时长5分34秒的“蛋蛋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文艺片该不该追求票房?

今天视频跟大家聊聊这个暂时无解又百爪挠心的问题。

首先答案是肯定的。

文艺片肯定应该追求票房。

这是文艺片又不是慈善片。

归根到底,不管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当电影在电影院公映,让观众买票观影,这就是市场行为。既然是市场行为,那必然有投入跟产出的计算。

可是文艺片天然平淡朦胧的特质又决定了当自己跟商业大片同台较量的时候,实在是力量孱弱不堪一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文艺片上映,排片跟票房都一塌糊涂,所有的希望就寄托在宣传策略以及最有号召力的明星主演身上。

于是,最有争议的事情就来了。

明星宣传电影,求排片求票房正常吗?

这太正常了吧。

作为演员,拍电影是工作,宣传电影同样是工作。

只不过明星演员平时太过光鲜亮丽了,当他们低微求排片的时候,总会引起广大网友的反感:哟,你们都日薪208万了,怎么这时候出来哭穷了?

我觉得这是两码事。

明星赚多少,那是凭自己能力跟本事,有人赚得多,可是偷税漏税违法乱纪,不也都高歌一曲《凉凉》了嘛。。。

退一步冰冷一点讲,他们日薪208万,那路演、直播、求排片这也都是他们的工作内容。

胡歌喊出“我们也需要票房”有毛病嘛?

我觉得没毛病。

电影好坏是另一码事,你买票看了电影觉得不符合自己的预期,认为是烂片,不管怎么骂,那都无可厚非,但演员宣传电影,有人说相当于当街乞讨,这我不能认同。

再说了,胡歌这么喊一句才哪到哪啊,还记得当年方励为《百鸟朝凤》下跪求排片的事情吗?

要论卖惨,那才是卖惨的祖宗。

但惨是真惨,有用也是真有用。

《百鸟朝凤》是吴天明导演遗作,于2016年5月6日公映,首映当天单日票房27万,后经出品人方励直播下跪求排片引发热议,最终本片收获近8700万票房。

后来也有不少电影宣传方效仿此招,可惜最终除了招致一片骂声,于票房帮助甚微。

当小众文艺片跟阵容豪华、题材大众、制作精良的商业大片同台竞技时,很显然前者属于弱势群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人之常情的角度,我们更习惯共情弱者,可是作为弱者的文艺片都值得我们观众无脑冲吗?

当然不是。

《永安镇故事集》里有句台词:获奖就没烂片吗?

这话换种说法,文艺片就没烂片吗?

有,太多了。

文艺片烂起来,那才真是丧心病狂。

比如我今年在first看到的《春日狂想》,再比如2020年我在平遥电影展看过的《荒野咖啡馆》。。。文艺片烂起来是又闷又烂。

如果一部烂片的主创喊话求票房,我也会反感。

但从我个人角度说,不管是《不虚此行》还是《永安镇故事集》,我都挺喜欢的。

《永安镇故事集》铁定入选我个人年度十佳影片。

《不虚此行》我特别佩服导演的勇气,她的创作完全是反其道而行,如今大多数观众沉迷短视频,即时满足瞬间快乐,而这部电影像一篇散文,娓娓道来不疾不徐。当然,导演选择了不从众,那就必须面对大多数人的不理解。

其实这些年文艺片面临的困境大概就是两种:

出圈赚票房,结果是被骂;

不出圈票房惨淡,创作者不甘心

咱们再举例子:

毕赣导演处女作《路边野餐》,让不少观众看到中国下一代电影大师的影子,可惜最终收获640万票房,很多人都觉得十分可惜;

于是毕赣第二部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找来汤唯、黄觉、张艾嘉,选在2018年最后一天上映,宣传到位,电影出圈,最终暴收2.8亿票房。。。票房大卖了,但随之而来的就是铺天盖地的骂声不绝于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有去年的《隐入尘烟》,上映首日票房34万,当大家都觉得这部电影逃不过隐入尘烟的命运时,随着流媒体上线,电影平地起惊雷,最终竟然斩获近1.2亿票房。。。当然,即使这样一部电影,伴随着票房上涨也引发了很多争论和批评。

票房大卖的文艺片起码赚了钱,哪怕票房不好独自美丽的文艺片也能保住有格调的名声,怕就怕像《燃冬》《不虚此行》这样,票房不太高,骂声可不少,陷入极度尴尬。

那咱就说,文艺片身陷这样的困境,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呢?

我也没啥好的解决办法,只能尝试的说说自己的想法,

首先,还是劝诫文艺片投资人们,提前评估,压低成本。

与其电影上映后跟观众哭穷,不如把哭穷提前,如果有大明星喜欢你的剧本,那就扯开嗓子跟大明星哭穷呗,让他们降降片酬未来搏一搏奖项,画大饼呗,这不是你们老板最擅长的事情嘛;

其次,建议分众发行,赶紧完善艺术影院。

还是那句话,让电影找到对的观众。

举个例子,北影节上影节,《悲情城市》抢票抢疯了,你试试这部电影正常电影院上映,估计门可罗雀票房也会很惨。

如今文艺片跟商业片同期同台PK,这就相当于让喜欢喝咖啡跟喜欢吃大蒜的人坐一起吃饭,咱不是指谁高雅谁低俗,而是不同口味的人非要在一起硬凑,最后就是两败俱伤的结果。

所以建立艺术院线非常有必要而且挺着急。

再有哈,创作者们也别闲着只顾抱怨市场,真有能力咱就学学王晶。

虽说烂片拍了不少,但真通透还得看王晶。。。人家拍《赌神》拍《澳门风云》赚钱吧,转身就当制片人投资许安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

文艺片创作者也别整天怨天尤人就觉得自己有表达,市场经济得让自己头脑灵活一点,除非你对票房没指望,那就当我没说。

作为观众当然是希望好电影越多越好,什么是好电影这没有标准答案,吾之砒霜汝之蜜糖的事情时有发生,还是那句话,咱就希望所有电影都能找到自己的观众吧。

今天视频木有彩蛋,祝大家早日富可敌国,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