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文化里,农历七月又被称为鬼月。民间有“七月初一开地门,七月三十关地门”的说法。今年的七月三十既是晦日、穷日和重日等,以下三件事一定要注意。分别指的是啥事呢?
1·七月三十关地门
在民间习俗里,农历七月是祭祖的月份,以前老人们会在七月初一就把祖先的牌位一一请出来,然后点上香烛、摆上祭品开始祭拜祖先。

只是和平时不太一样,平时的祭祖只是一种仪式,无论是过年家祭,还是清明墓祭,都是仪式结束也就过去了。
但七月的祭祖却要持续一个月,直到七月的最后一天傍晚,才能把牌位归回原位,亥时之后撤下祭物,祭祖仪式才算是结束。
民俗中称,每年的七月初一,“地官”就会把地门打开,放出那边的祖先们。他们有亲的回去寻亲享受人间烟火,没有亲人的就只能到处游荡。
或许这些游荡的人心里会有些戾气或怨气,所以七月十五中元节,道家、佛家都会公开做道场、法事来安抚和普渡。
七月的最后一天,地官就要关地门了,无论是在家里的还是在外面游荡的,都要赶在关门之前回去。
2·啥是地门?在哪?
传说上古时代,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素来不和,终于有一天共工向祝融发起进攻。由大将浮游、相柳带兵直扑祝融宫殿,把里面的神火给扑灭了,大地马上陷入一片黑暗。

祝融见状,立马驾着烈焰火龙应战,只见所到之处光明万丈,云雾消散、雨水齐收,天地清朗,大地也得以重见光明。
最终共工兵败,他又羞又愤向着不周山撞去,把山拦腰撞折。原来不周山竟是根擎天柱,柱子一折半边天马上就塌了下来。
虽然女娲炼就了五彩时补住了天上的缺口,但天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却一直无法改变。所以古籍中称“天不足西北,地不足东南。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户”,天地倾斜,西北高为天门,东南低为地门,天门无上,地门无下。
据说地官要在七月最后一天的亥时(晚上九点到十一)关闭地门,到时候东南方向应该是最“热闹”的,会挤满赶着要回去“人”。

东南为巽位,巽就是风。秋季西北风凉最是伤人,所以民间才说“七月三十关地门,东南墙边莫站人”,除了传说之外,更是在提醒人们要防着伤人的秋季厉风。
3·三事莫忽视
七月三十是七月的最后一天,也称“七月晦”。所谓晦日指的就是没有月亮,黑暗不明的日子,所以古代人会在这种日子打扫、送穷等。
另外,据晋代的《抱朴子》中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小者夺算。唐代《酉阳杂俎》中解释:大者夺纪,纪三百日;小者夺算,算一百日。
称每个月的晦日,灶神都要“回宫”述职,把在人间记录的事一一上报,纪和算指的都是人“寿”。所以古人每个月底都会早早把厨房打扫干净,再做些甜食祭祀灶君。
今年的七月三十又是酉月的亥日,也是穷日。所谓穷日,指的就是“穷尽”“结束”之日。十二地支以子为首,以亥为尽,所以亥日就是“穷尽之日”。
地支穷日,又遇上月份的最后一天,更是穷上加尽,前行无路,所以古代人不会选这种日子办喜事,也不会在这天搬家、开业等,认为一开头就遇上“结束”和“穷途末路”不吉利。

另外,亥日又是重日。古籍中称:亥为阴极之位,坤辟在焉,故为重日。“重”的意思就是重复、加倍,会使七月的凉气加重,晦日的穷晦加重,也会使“穷”的气息加重。
所以七月三十关地门,记得祭祖祭灶,打扫送穷,不近野水不涉险、不向东南不晚归,不婚嫁不搬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