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信网 责编:王熠冉 2023-09-12 10:17:5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疆新上市的大螃蟹被分捡准备销往江苏等地。(来源:新疆日报、新疆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

信网9月12日讯(记者 姜丹宁 赵彦阅)“新疆大螃蟹发货啦!”“起猛了,新疆竟然能产海鲜了。”9月6日,#新疆大螃蟹发货了##没开玩笑新疆真的产海鲜#等话题一跃登上热搜,三文鱼、罗非鱼、南美白对虾……新疆‘海鲜’迎来了金秋大丰收,当地水产养殖户们不禁乐开了花。这些海鲜被网友们亲切地戏称为“新鲜”,将陆续销往全国市场以及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可谓是爆火出圈。连绵雪山巍峨耸立,山脚草原郁郁葱葱,牛羊成群水果甜似蜜——提起新疆,这样的画面便映入脑海,似乎与“海鲜”二字相去甚远,让人们纷纷惊叹:“新疆究竟是如何做出这番成就的?内陆地区是否能够带给人们更多惊喜?”

因地制宜抓定位 陆海联动伸援手

新疆水产品成为新晋“网红”,深究背后的成功秘诀,既有其自身上下求索的内生驱动力,也得益于山东等地伸出互助之手,毫无保留地提供突破口关键技术支持。

因地制宜抓定位。虽然新疆一向以畜牧与果蔬闻名,但这片广袤的土地蕴含的开发潜力远不止于此。阿勒泰地区河湖中流淌着来自天山的冰雪融水,低温水域造就了天然水产养殖基地,生产的水产品肉质紧实、鲜美甘甜,成熟上市时间也比江苏等地要早上10天左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市场上打出了差异化优势,让新疆水产品备受各地进货商青睐。在深度挖掘本地特色资源的同时,新疆也着手“变废为宝”,以环境治理盘活存量。如巴州境内的博斯腾湖,在经过源头治理、清污分离,促进水体循环等一系列治理措施之下,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已是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各类水产品年产量超过4000吨。

陆海联动伸援手。要想将水产产业做大做强,打破瓶颈开创新局面,技术与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先锋号”,山东援疆人才合作项目迎难而上为这场攻坚战吹响了号角。在麦盖提县澳洲淡水龙虾繁育基地,来自山东的援疆团队与当地专家齐心协力,克服了浮游物入侵、土壤返碱等技术难题后,带动麦盖提县形成了2处养殖基地、140亩养殖水面、15万尾的养殖规模。近日,这些来自麦盖提县养殖的澳洲淡水龙虾闪亮登场,成为水产市场的明星产品,养殖商户实现全面创收。

好客山东援疆援藏 青岛传递希望火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古有丝绸之路蜿蜒入海,今有好客山东援疆援藏、倾情相助,而青岛作为山东经济技术发展的强龙头,始终走在前端,传递希望火种。为此,青岛都做了哪些努力?

比如,医疗帮扶。日前,来自西藏日喀则市的11名同胞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成功接受骨关节手术,同时“青岛市援藏公益项目暨青岛市市立医院‘高原疾病’救治项目”启动。此举将青岛市的优质医疗资源输送到西藏,持续改善藏区医疗短板,更多西藏同胞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比如,人才培育。青岛市市南区与西藏日喀则市有着20多年的深厚情谊,四任青岛援藏干部组领队、数名援藏干部都来自市南区或者曾在市南区工作过。早在几年前,市南区就在西藏拉萨市举办“就业援藏专场活动”,市南区教体局也与日喀则市桑珠孜自治区教育局达成协作支援协议,发挥市南教育的优势,积极开展藏区干部和教师培训,搭建空中课堂,让优质教育资源走进桑珠孜区。

比如,技术支持。“鲁疆兵科技人才培训青岛基地”“鲁疆兵农业科技青岛创新基地”相继揭牌、派出首批“百千工程”科技强疆科技特派员、青岛农业大学“丝路天山”农业先进技术研究院运行……一批又一批青岛援疆干部们在雪域高原上奉献着青春和热血,为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做出了重要贡献,谱写鲁疆情深的动人乐章。

互利共赢“双向奔赴” 要素跨区域深度流通

沧海横流领航向,丝路古道焕新机。当前,全球经济重心正在加速东移,产业链供应链正在加速重构,过去几十年里以海洋为主角的开放格局,正在越来越多地融入山川元素,“海鸥声”与“驼铃声”正在交汇成新时代开放的主旋律。眼下,青岛书写与内陆地区的“山海情”,无疑是一场互利共赢、共谋先机的“双向奔赴”。

打通难点堵点。加强东西联动,破解合作堵点,为国际多双边框架下地方经贸合作提供场景、模式和范例正是青岛对外开放、加强东西联动的应有之义。实现“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不仅是大宗贸易的物流联动,更是产业链、供应链在深度融合之后的联动,是发展要素跨区域的市场化联动。

今年6月,新疆农产品交易会在青岛成功举办,借此契机,有300余种新疆名优特农产品得到了集中展示推介,累计落实签订农产品销售和意向订单5.86亿元,现场销售农产品108.6万元。“企业的牛羊肉产品在本届交易会收获2300万元订单,前景广阔。”伊犁福润德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黄莉情介绍,交易会为企业搭建了市场开拓的重要平台,通过对接了解到采购商的实际需求,这将更好帮助企业及时优化产品布局。

产业西游铺市场。国家战略所需之处,就是青岛的开放方向。现代工业体系被划分为41个工业大类,青岛的产业结构便涵盖了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自身产业基础深厚,是青岛在区位之外,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核心优势。面朝大海的青岛,正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征程中,带着青岛元素一路“西行”,让海风向内陆吹去,让青岛品牌响彻内陆市场。

互惠互鉴“取真经”。谁能想到遥远的大漠戈壁能够给予青岛发电新灵感?为了推动发电项目建设标准化、优质化、绿色化,山东电建一公司青岛分公司派出学习体验团去新疆大漠戈壁“取经”,不仅开拓了新疆华电新能源市场,也为青岛深度发展风力发电提供了更多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开放友好一直是青岛的城市文明底色,在全局发展的关键时刻,青岛“强龙头”正向内陆同胞张开怀抱。站在新时代征程的起点,东西联动、共图发展这道必答题,青岛已用实干交出最好答卷。

[来源:信网 编辑:王熠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