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袭人本是京城一家小市民的女儿,因家中实在贫困,眼看老母亲要饿死,只好签了死契卖身到了贾府做了奴才,这是花袭人最不愿回想的遭遇。不过,几年后她便改变了想法,即便家中有条件将她赎回,她也不愿了。

刚到贾府时是在贾母屋里服侍时,因为人长得老实本分,行事又妥帖细致,花袭人渐渐被贾母所喜爱,为了让宝贝孙子贾宝玉有个尽心竭力的人服侍,贾母便将她拨到贾宝玉的屋里使唤,当然,袭人仍旧算是贾母屋里的人,月例仍旧是贾母屋里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同于许多丫头,花袭人早早就学会了人生规划,如果说在服侍贾母时花袭人仅仅是想通过努力成为鸳鸯那样的大丫头,那跟了贾宝玉后,花袭人就又有的新的人生目标——她要成为贾宝玉的姨娘。

这也不奇怪,贾府的丫头,但凡能接近少爷的,大多都有这个想头,毕竟相对于丫头,姨娘还算半个主子了,以后生下的儿女,也不用跟着自己进入奴籍。如今贴身服侍贾宝玉,那不是天赐的机会吗?

所以,在贾宝玉十岁左右的年纪,他神游太虚幻境后,花袭人抓住这个机会,趁机挑逗,成为了贾宝玉初试的对象。此后,贾宝玉将其视为“与别个不同”的丫头。

她越发尽心竭力地服侍贾宝玉,不仅在生活上,连带贾宝玉的习性、社交她也逐步干涉。在第十九回,她用“回家”要挟贾宝玉答应三个条件,当时正在意乱情迷的贾宝玉只有唯命是听的份。见贾宝玉如此百依百顺,花袭人很是欣慰,声称就算将来拿刀架在脖子上,她也是不出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可惜,按前八十回的各处线索,我们知道花袭人后来还是出了贾府嫁给了蒋玉菡。不过,据脂砚斋所批,花袭人和蒋玉菡后来在贾宝玉落难时,也出手相助了:

“茜香罗红麝串写于一回,盖琪官虽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者,非泛泛之文也。”

如此看来,花袭人倒也是有情有义,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只怕不见得。

虽然说,脂批在红学中的地位毋庸置疑,然而脂砚斋其人,终究也是个批书人,而并非作者。既是读者,他便有自己的喜好,而且这喜好不一定与作者“同心同德”,有时候他为了抬高自己喜欢的人物,甚至可以睁着眼睛说瞎话的。

譬如,他极喜欢花袭人,而在第十九回,在花袭人说起家中之事时,脂砚斋批道:

“补出袭人幼时艰辛苦状,与前文之香菱、后文之晴雯大同小异,自是又副十二钗中之冠,故不得不补传之。”

在这里,脂砚斋将花袭人称为又副册十二钗之冠,然而在第五回,我们都知道贾宝玉打开又副册时,第一个看到是晴雯,往下才是花袭人。可见脂砚斋因个人喜好,不仅做不到客观,甚至罔顾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于花袭人日后俸养贾宝玉这件事,我们非常有理由认为这是不可能出现的。为何?其实两个细节就能看出来:

第一,花袭人是个忘本的人

在第三回,袭人一出场,作者便先点出她的一个特性:

这袭人亦有些痴处,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今与了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

很多人看到这,只觉得花袭人很是忠心,也很痴情。然而细细一想,并非那么一回事。简单来说,花袭人无论服侍谁,都只将这个主子视为她工作的服务对象,并没有所谓的感情,所以她才会在进入下一份工作时,忘掉之前的主子。

能去服侍贾宝玉,是因为贾母的提拔,可花袭人后来心里眼里却再也容不下贾母,这说明了什么?她忘本,彼时她只顾着如何去讨贾宝玉的欢心,毕竟日后她的前程和贾宝玉的干系更大。

而在凭“身心俱付”拿下贾宝玉后,花袭人更是完全不顾贾母当日的恩情,而选择暗中投靠了王夫人。为了利益,花袭人选择了背叛旧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有意思的是,作者还通过一人之口告诉了我们,花袭人即便敬业,也是分对象的。

在第三十二回,史湘云与花袭人在怡红院闲聊时,提到花袭人早年也是服侍过史湘云的。话说袭人问起史湘云的婚事,史湘云便回她:

“你还说呢,那会子咱们那么好,后来我们太太没了,我家去住了一阵子,怎么就把你派了跟二哥哥?我来了,你不像先待我了。”

看看,作者总是在不经意处点出袭人的真实品性。从史湘云的话中可知,在贾宝玉前,袭人已经被贾母派去服侍过史湘云了。可是作者在写到她的“痴”时,只提到了她痴于贾母,痴于贾宝玉。

怎么就漏掉了史湘云呢?无非是作者在告诉我们:史湘云从未得到过花袭人的“痴”,在服侍史湘云时,她并没有像服侍贾母、贾宝玉一样“眼里心里”都是这个主子。而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史湘云并非贾府正经主子,只要工作到位就行,多余的工夫并不能为她带来更多的利益。

说到这里,我们大概知道花袭人是个什么人了吧?不念旧主,且见利忘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袭人花签暗示她对贾宝玉的绝情

作者不仅通过许多细节暗示了花袭人的真正品性,还一度通过重要情节跟我们预示了花袭人将来黛玉贾宝玉的真正态度,那便是玩花签一节。

在第六十三回,贾宝玉生日夜宴上,众女人抽取花签玩耍。众所周知,在《红楼梦》中,这抽花签一节就像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所见所闻一样,具有极强烈的预言色彩。

譬如在这一次活动中,贾探春抽中一只杏花,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必得贵婿”,而在许多伏笔中,可知贾探春后来确实远嫁贵婿;

李纨抽得一枝老梅,诗云:“竹篱茅舍自甘心”,注云:“自饮一杯”,这暗示了将来贾府败落,李纨母凭子贵逃出困境后,不管众人的“废与兴”,这与她一向明哲保身、淡漠无情的品性相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花袭人擎住的是什么签呢?桃花!签内题着”武陵别景“,

诗云:“桃红又是一年春”。

这一句诗,是有出处的,出自宋代诗人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全诗是这样的: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大意:幸好找到这么一个好地方,可以躲避外面的暴乱纷争。如今在这世外仙境,好似与世隔绝,以致只有看到桃花盛开时,才想起又是一年过去了。只是希望这纷飞的花瓣不要掉进水中,因为担心它们随着溪水流到外面,会引起渔郎的注意。

这首诗单单看着有点无头无脑,可是如果我们结合花袭人后半生的人生轨迹,便发现是可以对上的。

譬如诗中所谓是暴乱纷争,便是将来贾府被抄家败落,而花袭人很幸运地被放出贾府,且还嫁了玉面小生蒋玉菡。两人过起了神仙日子。彼时的花袭人,就像是找到了世外桃源,再不用担心受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需要说的是,“寻得桃源好避秦”一句,似乎不仅点出了花袭人脱离苦海的庆幸,还有点幸灾乐祸的味道。而最后一句“怕有渔郎来问津”则彻底说明了花袭人的卑劣本性。

“怕有渔郎来问津”,也就是花袭人担心有人会来打扰自己,那么她担心的是谁呢?很巧的,整一本书里,有那么一个人几度和“渔郎”一名沾上了关系,他便是贾宝玉。

第一次被称为“渔翁”,是在第四十二回,贾宝玉雨夜探视林黛玉,穿着北静王送的雨衣来到潇湘馆,刚到院子,那林黛玉见他穿着这一身感到很新鲜,不觉笑起来:

“哪里来的渔翁?”

到了第四十九回,薛宝琴几个姑娘来到贾府后,众人约着在芦雪庵作诗。那一日贾宝玉起了个大早,因下着大雪,便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前往,彼时一众姑娘都还没到了,一群婆子正在扫雪开道,见着贾宝玉这身打扮,纷纷笑了:

“我们才说正好少了个渔翁,如今都全了。”

作为一部专写贵族生活的巨著,《红楼梦》中极少会提到一些民间职业,渔翁,是书中极少提到的一种,而仅提及两次,便都和贾宝玉扯上关系,这意味着什么?这贾宝玉将来就是被花袭人嫌弃躲避的“渔郎”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以花袭人见利忘义、背叛旧主、薄情趋利的品性来看,将来贾府败落,她不仅不会主动跑来供奉贾宝玉,还恨不得躲得远远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