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中国将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2013年提出的旨在促进亚欧非等地区的互联互通和合作的发展战略,已经得到了全球超过1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和参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届高峰论坛将吸引90多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部长级官员以及国际机构负责人出席,其中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

这场盛会将展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领导力,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贡献。

一、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中国为应对全球化挑战和机遇而提出的开放包容的合作理念。一带一路倡议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打造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构建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自2013年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截至2022年底,中国与140多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5份合作文件,涉及亚洲、欧洲、非洲、拉美和大洋洲等地区。

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推进了雅万高铁、中巴经济走廊、中老铁路、中欧班列等重大项目,改善了区域互联互通水平。

在贸易方面,中国与沿线国家建立了19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创造了近30万个就业岗位,累计实现贸易额超过9.2万亿美元。另外,中国与沿线国家加强了本币结算和本币互换等合作机制,为项目投资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二、普京的信任

俄罗斯总统普京是本届高峰论坛最引人注目的嘉宾之一。普京将于10月访华,并出席高峰论坛。这是普京自2023年3月被国际刑事法院,以战争罪名发出逮捕令以来首次出访外国。

普京此前因为担心安全问题,而取消或改为线上出席了金砖国家峰会、二十国集团峰会等多个重要国际会议。此次普京选择访华,体现了中俄之间的高度互信,也表明了中俄友谊坚不可摧。

事实上,中俄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两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中俄双方都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将其与欧亚经济联盟等区域合作机制对接,实现了互利共赢。

中俄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项目包括莫斯科至喀山高速铁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俄跨境光缆工程等。中俄在贸易方面的合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22年双边贸易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300亿美元,其中能源、农产品、高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比重不断提高。

三、美国的对抗

据报道,已经确认的90多个参会国中,不包括美国。事实上,美国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始终持有敌对的态度,认为这是中国扩大影响力的手段,威胁到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对抗行动,试图阻挠和破坏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

在此之前,美国政府曾推出西方基建投资机制,宣称要与盟友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高标准、透明、可持续的基础设施项目,以应对中国在该领域的竞争。

然而,这一机制并没有得到西方盟友的积极响应,因为它缺乏具体的资金支持,而且条件过于苛刻,难以满足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再加上美国政府也没有兑现其承诺,只是在口头上说空话,实际上没有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任何贡献。

不难看出,美国的对抗行动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微乎其微,反而暴露了美国政府的霸权心态。美国政府不尊重沿线国家的选择,只想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与美国政府的对抗行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方案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巴经济走廊,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最早启动的合作项目。以能源、交通、工业等领域为重点,以瓜达尔港为核心节点,连接中国西南地区和巴基斯坦南部港口城市,解决了巴基斯坦长期面临的电力短缺问题,提高了巴基斯坦民众的生活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看出,中国方案不仅为沿线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因此,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倡议下最重要的对话合作平台,本届高峰论坛,是迄今为止参与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最广的一次。

这些参与者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制度、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开放包容性和多元参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