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念我,

就去看我的画吧。

——吴冠中

吴冠中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中国画家之一。他融会中西绘画传统,风格鲜明,自成一派。同时,他敢于对中国美术现状提出批判,“取消美协、画院”、“以奖代养”、“中国的美术比非洲还落后”等言论曾激起轩然大波,今天我们通过吴冠中的语录和作品,纪念这位特立独行的艺术大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随苏沸尔学校学习西洋美术史。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出版过《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东寻西找集》、《吴冠中散文选》等。吴冠中先生于2010年6月25日23点52分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其他作品有《长江三峡》等。

在陈丹青笔下,吴冠中是“终其一生的文艺青年”:“先生总学不会老成与世故,语出惊人、死不悔改,按照自己的真性情来生活,就像一个孤独的、战斗的文艺青年,老而弥坚。”

是的。他太不成熟了。

“我们很多画家,说好听点是临摹,其实是抄袭!”

“美协养了许多官僚!”

“美院的展览、大赛、评奖,给钱就能办,跟妓院一样。”

“我要是出任美协主席,头一件事,解散!”

这些话都是他说的。别人不能说的,不敢说的,他都说了。

真正的异类。让人恨,让人怕,让人敬。

我们总以为没心没肺的单纯,喝了酒,拍胸脯,豪言壮语,那就是真性情。

其实不是。

是千帆过境之后的清澈透明,是饱经沧桑之后依然初心不改的赤子之心。

吴冠中是一个真性情的人。

他的一生都在扮演急先锋的角色,和一个喧哗而冲动的时代对抗,悲壮而苍凉。他毫不留情地揭露了主流文化的羞处,尤其是美术界的无能与堕落。

但他对自己更狠,从来没有轻易宽恕过自己。

2007年,吴冠中的画作单幅作品市场价已超过千万,他的生命也已经日薄黄昏。

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水天中回忆:

2009年1月,上海美术馆揭幕《我负丹青——吴冠中捐赠作品展》活动结束后天色已晚,观众也散去,偌大的展厅里,只见吴冠中先生独自站在那里,一张一张用手抚摸着画,认真地看,慢慢地看,认真地好像从未见过这些画。

突然,吴冠中抬起头,对水天中说:“这次之后,我怕是再也见不到这些画了。”

此时的吴冠中,已经是一个90岁的老人。

他不让学生传承自己的画风,也不让子女继承自己的画作。

他说:“我的作品是属于国家,属于人民,不属于个人的。”“艺术是珍贵的,了不起的,一定要把艺术留下,留给将来人们再认识。”

他将自己耕耘一生的作品,悉数无偿捐赠给了国家。

2009年2月26日,是吴先生的无偿捐赠之日。近200幅作品中,包括一幅《画中人》。画中是一位温文静雅的中国老妇人。这是和他相濡以沫60多年的老伴——朱碧琴女士。

吴冠中用如此决绝的告白,为自己的人生拉下帷幕。

吴冠中:画得像的不是艺术,是美盲

我们过去走俄罗斯写实主义的道路,画家画画就停留在“画得像”的层面上,这样的画,是写真,不是艺术。我们要做艺术,但不能做俄罗斯的艺术,也不做西方的艺术,要做中国的艺术。

一次拍卖会后,一个记者打电话给我说,你的一幅画卖到几千万了。我说,这个就像“心电图”,不准确。我的作品到底是好是坏,要让历史来考验,拍卖的价格高低,跟我本人毫无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枣树》

画画处处是误区

当代美术的现状比较混乱,误区很多,可以说是“处处是误区”,我们是生活在夹缝里面,我们要做艺术,但这种艺术又不该是西方的艺术,可是,在艺术里,又有很多不是艺术而是垃圾。我们过去走俄罗斯写实主义的道路,画家画画就停留在“画得像”的层面上,这样的画,是写真,不是艺术。

搞艺术要有感情,艺术是诞生于感情的。比如,我对你有感情,我就用各种办法,用眼神、用语言、用耳朵跟你交流。我画一个东西,不是画这个东西本身,而是要通过这个东西把我的想法、我的感受告诉你,你一看就有新的感受。凡高画的向日葵,不是画向日葵的肖像,而是把各种各样不同性格的向日葵组合在一起,那是一种感情,不是向日葵本身。所以,艺术就是一种感受。

《家乡笋》

艺术创新贵在交流

只局限本民族这一个老爷爷的知识圈中创新,创不了今日之新,明日之新。

海外留学很重要。当你留学后,就有比较,才知道我们传统的局限。我绝对不是反对传统,我们的传统也有好东西,但是,我觉得很多东西是糟粕。所以,任何文化都一定要交流。

我们那个年代,留学很不容易,很多人不懂外语,西方绘画虽能看一点儿,但没有语言交流,就不能有更深的领会。绘画有很多道理,如果只是看看,就只能学个表皮,有的甚至起反作用,最后出来的作品,就像是把茶倒进咖啡里,不伦不类。

真正把东西方的东西都学懂了,懂得其中的精华,是很难很难的。林风眠就将西方的现代感和中国的传统结合得很好。你只有看完西方的大师原作之后,才能和我们的民族艺术有个比较,只有比较和交流后,才能真正成才。

《张家界写生》

让我的艺术在祖国生长

当年,我考取公费留学的名额,去了法国巴黎,这个机会非常不容易。当时我觉得旧中国黑暗腐败,对艺术不重视,心想,到法国我就能“飞黄腾达” 了,我就再也不回国了。可是,有一次,我看到凡高写给他弟弟的话:“你也许会说,在巴黎也有花朵,你也可以开花、结果。但你是麦子,你的位置是在故乡的麦田里。种到故乡的泥土里去,你才能生根、发芽。不要再在巴黎道貌岸然地浪费年轻的生命啦!”这句话,说到我的心里了,后来,经过很多次思想斗争,我选择了回国。我希望回国后,能让真正的艺术在国内生长。

有段时间,我觉得西方博物馆是保存我作品的主要地方。但是,这些年西方的艺术发展得不快,还基本保持原地踏步。大英博物馆、巴黎赛纽齐博物馆、 美国底特律博物馆等,都给我办过个人作品展,我也留了一些画给他们,但现在恐怕还存放在仓库里。

每个国家都重视自己本国画家的作品,美国重视美国的,法国重视法国的,日本每个县(相当于我们的省)的博物馆都收藏本县画家的作品……世界各地都是这样。要他们把你的画做大展、长期展出,不大可能。

西方的博物馆不可能保护我的画,只有排斥。那么,把画放在他们的仓库里,还有什么价值?所以,我改变了想法,我要把最好的作品放在中国的博物馆里。

艺术的学习不在欧洲,不在巴黎,不在大师们的画室;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的心底。赶快回去,从头做起。

《中国城》

在艺术上吴冠中先生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点,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冠中版画是他苦心孤诣的选择,公证书上显示吴冠中先生在两名公证员面前亲笔签名、亲笔编号并亲自加盖《吴冠中版画》之专用印鉴。

吴冠中版画具有如下的市场独特性和收藏价值:

1、吴冠中亲笔签名和亲笔编号增加作品价值。他希望对自己流向社会的每一幅作品负责。每个品类签名数为限量100幅,具有限量性;

2、亲自加盖《吴冠中版画》之专用印鉴;

3、公证书证明吴冠中版画具有法律保障,以及公信力;

4、吴冠中去世使得这样的公证行为因不能持续而具有唯一性;

5、版画主题由吴冠中亲自选定。

吴冠中在上面的《艺术克隆与克隆艺术》中说:手创的艺术品都是独生子,健美的独生子珍贵。艺术珍品应鼓励克隆,克隆的艺术应不断提高。这是发展的趋势,时代的趋势”。

吴冠中亲自参与版画创作、亲历指导,与专业技师合力创作完成的艺术精品,创造了吴冠中新的版画艺术语言。

2018年5月2日,已故国画大师吴冠中亲笔签名的版画《大宅》拍卖,起拍价1.6万元,最后以4.2万元的价格被一名游客竞拍收藏。

“宁食好桃一个,不吃烂桃一筐。一流的艺术版画,拥有普通手绘油画高不可攀的艺术成就!”

——吴冠中

《高昌遗址》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韩朝认为,吴冠中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是融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吴冠中提出“形式大于内容”、“抽象美”和“笔墨等于零”等许多艺术主张,对于推动中国艺术向现代转型有着深远影响。他舍弃了传统中国画的书法用笔,但是继承了中国画的核心价值,比如气韵、意境和诗性原则,并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又有发挥和发展。

《鲁迅乡土》
《白桦林》
《瀑布》